
到现在,居然还有人认为,靠大基建就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这不是在痴人说梦吗。
为什么总有人不愿意通过「正道」解决问题,偏想着各种歪门邪道,什么化债、弯道超车和金融炼金术等,仿佛吹一口仙气,所有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生产太多,不应该要么减少生产、要么扩大需求吗,即供给端提高生产质量,淘汰落后产能,需求端提高居民收入,或者干脆开拓新市场。
大基建的思路还是受凯恩斯主义荼毒太深,最关键根本应对不了产能过剩,只是在以极高的成本施展拖字诀。

首先,凯恩斯主义是萧条经济学,这意味着彼时社会上有大量闲置资源,包括人和物,比如在08年的小萧条中,美国失业率一度高达10%,百年前的大萧条中,有超过1/4劳动力没活干,此时才能以工代赈。
而产能过剩对应的情形恰好相反,正是因为所有人都卯足马力生产,才造成供大于需,此时更应该在供给端,而不是需求端,解决问题。
通过不断大基建,是可以耗掉部分产能,但这却给市场传递了一个错误信号,即供给并不过剩,如此只拖着不解决,时间长了,问题只会更严重。

其次,匆忙上马的项目,往往将社会效应放在经济效应之前,当下是解决了部分难题,但却将后患留给了子孙后代,比如甘肃天水的有轨电车,票价都不够营运成本,更不要说收回投资,长此以往,便是庞大的债务。
并且,三五十年后,维护成本将指数级增加,你把住宅楼修到150米,外表看起来是很光鲜,但下一代人要怎么住,最终成本高到只能提前拆掉。
做人做事还是要正派,问题出现了就及时解决,而不是想着拖到与自己无关,到头来全社会付出更高代价。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