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俄国,很多人想到的是广袤的国土。
但你知道吗?俄国当年从中国抢走的588万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中国三分之一的面积,如今大片荒废,连基本的粮食自给都做不到。
这些曾经的"战利品",现在反倒成了沉重的包袱。

当年的疯狂掠夺
19世纪中叶,正是中国最虚弱的时候。1858年,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城下,清朝政府焦头烂额。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带着两艘军舰,直接开到了瑷珲城下。
选择的时机真是"精准"到了极点。面对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穆拉维约夫直接摊牌:"跟中国人不能用和平方式谈判!"当天晚上,俄国军舰就开始鸣枪放炮,威胁意味十足。奕山哪里见过这阵势,只能屈服签下《瑷珲条约》。一夜之间,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这么没了。

但俄国人的胃口远不止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刚刚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逃到热河避难。俄国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又找上门来,这次的"条件"更狠:要恭亲王奕訢签署《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我们熟悉的海参崴。中国从此彻底失去了东北通往日本海的出海口。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俄国人简直停不下来。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搬走了44万平方公里,1881年的《中俄伊犁条约》再拿走7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初,连外蒙古的150万平方公里都在俄国武装支持下"独立"了。

算下来,从1858年到1921年,俄国总共从中国拿走了588万平方公里土地。这相当于整个中国面积的三分之一,比整个欧洲还大。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高兴得不行,特意给穆拉维约夫封了个"阿穆尔斯基伯爵"的称号,意思就是"黑龙江伯爵"。
如今的荒凉现实
时间快进到今天,这些当年被俄国视为珍宝的土地现在怎么样了?答案会让你大跌眼镜。
俄罗斯远东地区总面积620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却只有每平方公里1.18人。更夸张的是,这么大片土地,投入农业使用的面积仅仅占1%。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99%的土地都在那里晒太阳。

1990年,远东地区还能生产130万吨谷物,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暴跌到26万吨,足足减少了五分之四。普京上台后拼命想挽救农业,折腾了好几年,到2010年谷物产量也只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80%水平。
更让人无语的是土地私有化的结果。苏联解体后,俄国政府把土地分给了私人,理论上这应该能提高效率。但现实是,近一半的私有化土地被那些根本不从事农业的人拿走了,然后就这么荒着。这些土地所有者拿到地契后,压根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干脆就放在那里不管了。

反倒是中国农民在这些土地上种出了庄稼。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黑龙江的农民李德民等人到俄国租地种菜,他们用传统的农业技术,让荒废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制度崩塌的根源
这么大片肥沃的土地为什么会荒废?根源在于制度的彻底崩塌。
1992年,俄国开始实施"休克疗法",试图一夜之间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结果就是经济休克了,但没有治疗效果。通胀率飙升到2000%,卢布变成废纸,农民几十年的积蓄一夜归零。

更要命的是,苏联时期农业享受大量政府补贴,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都靠国家养着。休克疗法一来,这些补贴全没了,支撑农业的整个体系瞬间崩塌。那些大规模农场根本不知道如何在市场上独立经营,纷纷倒闭。
俄国政府想通过土地私有化来拯救农业,但操作方式完全是外行。他们给农民发放的不是实际的土地,而是"土地份额"凭证,就是一张纸,上面写着你有多少"份额"。但这些份额对应的土地在哪里?边界在哪?怎么使用?没人说得清楚。

法律制度更是一团糟。从1990年到2001年,俄国出台了近40个联邦法规、30多个总统令、近百个政府决议,这些法律条文互相矛盾,执行起来根本无所适从。农民想种地,却不知道该遵守哪个法律。
结果就是坐拥世界最大国土面积的国家,竟然需要大量进口粮食。2010年前11个月,俄国食品进口量增长了15.1%。小麦、大麦、黑麦要进口,肉类罐头、奶酪、鱼肉也要进口。这些进口粮食很多来自中国,用中国的粮食填饱俄国人的肚子,而那些从中国抢来的土地却在荒废。

历史的深刻启示
中国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活了14亿人口,俄国用170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活1.4亿人口,还要大量进口粮食。中国人均耕地只有1.4亩,俄国人均耕地84亩,但效率差距天壤之别。
2018年,普京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无奈地说:"中国人早就建议开发这些土地,这些土地非常肥沃,不仅能为俄国供应农产品,还可以向世界出口。"他甚至推出了一个政策:向俄国公民免费提供远东地区土地,每人1公顷,条件是5年内不能荒废。结果呢?免费送地都没多少人要。

中国农民在俄国种地已经成为常态,双方本来可以互利共赢。中国有技术有经验,俄国有土地,合作开发对大家都有好处。但一些俄国政客却炒作"中国威胁论",担心中国人"蚕食"俄国土地。讽刺的是,如果没有中国农民,这些土地只能继续荒废下去。
回头看历史,1689年《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边界时,双方还是平等商量的。19世纪俄国趁火打劫,以为抢到了宝贝,150多年过去了,这些"宝贝"反倒成了包袱。

土地的价值不在于占有多少,而在于能创造多少财富。中国选择了精耕细作、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俄国选择了粗放式占有的模式,结果是坐拥大片沃土,却连自给自足都做不到。
制度的力量在这里显现得淋漓尽致。好的制度能让贫瘠的土地变成良田,不合适的制度能让沃土变成荒地。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