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他死活也想不明白的事。

听他讲完这个故事后,我也是死活想不明白。

朋友的孩子在某中学就学,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所幸朋友家庭条件比较殷实,有自己的车,所以每天早上就早起一些,亲自开车去送孩子到学校上学。

有一天孩子放学,坐在车上给爸爸说,爸爸,我有一个同学也在我们小区住,和我的关系不好不坏,他知道我每天有车送,就私底下问我,能不能每天上学的时候顺风把他也带一下。

朋友问孩子,那你愿意带他吗?孩子说,能帮就帮一下吧,毕竟小区离学校太远了。

朋友就说那好,你给那个同学说可以带他,但是必须要告诉他的父母,接送孩子有一定的安全考虑,所以必须要告诉对方父母,让他们自己做好安全措施。

孩子很高兴朋友的同意,觉得自己帮助了同学,心里也挺开心的。

事情进行到这里,似乎怎么看都是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却让朋友头痛不已。

孩子同学的父母,开始的时候,还表达了深切的感谢,提出对孩子的安全问题自己会负责,感谢朋友解决了他们最困难的一件大事。

开始的时候,接送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后面慢慢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这个同学对时间相当没有概念,估计其父母对时间观念也不强,开始的一两个星期还好。后来时不时的出发前,都要等这个孩子十几分钟,为此浪费了不少时间。

除了不按时间套路出牌,有时候孩子还时不时的改变等车地点,让开车的朋友头疼不已,甚至有几次,家长打电话含蓄的表达,希望朋友能够把车开到自己的楼底下接孩子,这样就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多腾出来一点吃饭的时间。

朋友也是醉了,小区早上上班的车多,如果要开到对方的家中,等于和许多出门的车抢车道,发生拥堵也是常有的事。就是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所以才相约一个合适的地点等车的。本来是帮忙,现在似乎变成了对方的私车。还带配一个专车司机。

更离谱的是,有几次朋友单位临时早班,没办法接送孩子去学校。于是给对方家长提前告知第二天无法接孩子上学,结果竟遭到了对方家长的不满,说是耽误了他孩子的上学。

朋友非常郁闷,说好的帮忙,怎么就变成理所应当了,而且感觉像欠了他的一样,养了一个大爷,这个忙帮的真是让人生气。

于是后来朋友一生气,跟对方说自己工作发生了变化,以后没办法接送他们孩子上学了。

结果对方反咬一口,说你自己的孩子不送了吗?你送一个人也是送,送两个人也是送,反正都是烧一样的油钱。

看罢对方家长这样的微信质问,朋友一生气直接把对方拉黑了,并且告诫自己的孩子,以后少和这个同学来往。

在一次闲聊的时候,朋友郁闷的问我,我这样子做错了吗?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好心没有得到好报,结果像是我欠了他的一样。

我说你没有错,你做的很对,对待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就要用拉黑的方法解决问题。

道理是讲给讲道理的人听的,不讲道理的人,我们没必要和他论是非曲直,远离拉黑即可。

这位同学和其家长做事都太出格,没有基本的人情世故,既然坐了别人的车,就要承别人的情,如果你没有给对方支付相应的油费和人情费,就应该以其他的形式进行回馈。

非亲非故,没有人有义务去帮你。即便是沾亲带故的帮忙,也要有相应的情感回馈,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交往基础。

我们说的请你别客气,如果你真的不客气,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在中国几千年的人情世故学习中,礼尚往来一直是其核心思想。

我弱我有理,是一些人的典型强盗思维。似乎只要一弱了,就可以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就可以对别人肆意点拨指摘。

那些觉得别人帮你是理所应当的人,越早越离越好。相反,只有懂得基本社交礼仪和人情世故的人,才能实现长久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

我有一个同事,就是人情往来的高手,因为上班,她也需要时不时的蹭单位里同事的车。

但是她做得非常好,他知道自己如果给同事相应的油费,同事肯定不收。于是她时不时的会请同事吃饭,还会时不时的给同事的孩子买一些礼物。

因为她深知,同事没义务帮你,人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上下班,但是为了带你,在时间上就有了限制,付出这么多帮你,你就要做到嘴上和行动上的感谢,这不是虚伪,而是基本的礼貌和社交原则。

正是因为朋友懂得基本的社交礼仪,所以她的同事在接送她的时候,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麻烦。

学校的教育,除了要教授基本的知识文化,个人觉得还应该加强社交礼仪的学习,基本的人情世故更是需要了解和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总能听到一些情商不高的人沾沾自喜的说,我就是这样的啦,做人太单纯,不懂得基本的人情世故,然后理所当然的享受别人的帮助。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大脑里都能跑出一堆感叹号!

真心希望,我们学校培养的孩子,既是高智商又是高情商的孩子,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情商比智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