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大家念叨过,暑假没多久,我就把啾啾和呦呦“扔”去了单飞营。

前几天,两个孩子都已经回来了,每天都围着家人分享这次行程的见闻。

坦白说,在她们出发之前,我还有点担心。

 

毕竟,一个要去敦煌戈壁,挑战全程 68公里的徒步;另一个也不轻松,要去阳朔参加户外运动营,皮划艇、攀岩,一个接一个。

 

两个人的行程,都是对体力和耐力的巨大挑战,而且妹妹又是第一次独立面对陌生环境。

所以,临行前我给两个孩子做足了行李准备工作,叮嘱的话也说了一箩筐。

但看着她们跟着大部队离开的背影,还是忍不住想:

 

两个孩子能不能照顾好自己?吃不吃得惯营地的饭?会不会想家?

 

没想到,啾啾和呦呦没叫苦、没喊累,几天的表现让我这个老母亲刮目相看!

这次徒步,啾啾当上了队长,大概是因为有这份责任感吧,小队长当得有模有样。

她在徒步中发现一个队友脸红得异常,摸上去特别烫,立刻叫了随队医生。医生紧急处理后说,幸好发现及时,血压已经很高了,再晚点就是严重中暑反应……

虽然不在现场,但听着这段描述,老母亲心怦怦跳,既后怕又骄傲。

还有一个小插曲,是啾啾徒步的第三天,鞋底直接掉了一半,前后都开胶了,可想而知,穿着这个“趿拉板儿”在滚烫的沙地上移动有多难受。

但即使是这样,啾啾愣是咬牙坚持着,最后一天和她的队友们,一起手拉手冲过了终点线!

妹妹的行程也特别精彩,

 

一会儿去溶洞探险,一会儿玩桨板,一会儿去户外攀岩,还被老师带着去体验了一把采茶、品茶环节。

 

回家以后,妹妹神秘兮兮地把自己带的茶叶掏出来,姥爷说想喝,呦呦立马变成小老师,现场指导。

 

“你知道那个茶怎么泡吗?第一泡多少秒你知道吗?第一泡要15秒,第二泡20秒,第三泡要25秒……”

 

妹妹认真的样子,把我们都逗乐了,看她那个架势,还真有点“专业人士”的样子。

这趟行程,俩孩子收获了一段特别的经历,老母亲也享受了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双赢!

那些我们担心的事

其实孩子自己就搞定了

这种发现孩子“另一面”的惊喜,不止发生在我们家。

我有位朋友家的俩孩子,这次也跟啾啾一起去了戈壁挑战营,两个孩子的表现让他这个老父亲特别感慨,感觉都重新认识了一遍自己的孩子。

他儿子10岁,女儿刚刚8岁,去之前他觉得男孩肯定没问题,但是女儿是全队年纪最小的女孩,还是有点担心妹妹各方面能不能适应。

结果在第三天的时候,反转出现了。他们家妹妹是全队第二个到达终点的,比哥哥速度还要快,完全超出他的预料。

不过哥哥也特别牛,营地弄了个几百人的晚会,哥哥冲上舞台唱了首rap,直接就炸场了,特别酷。

事后,我这位朋友还特别激动地给我发消息,说完全没想到孩子还有这个技能,自己都快成儿子的粉丝了。

有时候孩子就是这样的,在家里的时候,我们总觉得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离不开人。

 

没吃饭怕他们饿着,穿少了怕冻着,跟别的孩子玩怕受委屈 ……恨不得时时刻刻焦虑的雷达都要响起。

 

但你真把他们放到一个没有“依赖对象”的环境里,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完全没有问题,那些我们眼里的“大事”,在孩子那里可能根本不算事。

反倒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更容易发现孩子的另一面,孩子自己也有不一样的体验,这些对孩子人生来讲是特别重要的一课。

父母越放手,孩子越强大

最近跟办公室的90后姑娘们聊天,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觉自己的独立是从大学开始的。

18岁之前,好像都被按下了“延迟独立”的按钮,书桌怎么收拾,衣服怎么叠,选什么专业,未来走什么路,父母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18岁之后,要去外地上大学了,跟家里相隔千里之外了,不得不独自面对世界时,才手忙脚乱地学洗衣、学选课、学处理人际关系。

可经过这几年,对啾啾呦呦寒暑假的“放养”,我突然觉得,我们有点低估现在的小孩了。

如果我们以保护的名义,每次都替孩子出头,替他们解决一切事情,更大的风险是他们长大了不会表达边界,不会处理冲突,不会照顾自己。

但是,如果把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他们反而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所以,这两年我慢慢学着“退后一步”,也摸索出一些小心得,想跟姐妹们聊聊。

1、不预设失败

之前带两个孩子去公园的时候,我见过一家人搭帐篷。

本来是特别有爱的画面,他们家孩子也跃跃欲试,很想上去帮忙,但是孩子爸爸说“你搭不好”,那个孩子于是失落地走到一边。

我当时有点心疼那个孩子,他明明什么都还没做,却被下了定义说“不行”,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孩子把帐篷搭歪了又怎么样呢?

孩子需要的从来就不是完美示范,是“允许我搞砸”的机会。

2、不及时帮忙

有姐妹可能想问,放手是不是就不管孩子了?其实不是。

独立不是“硬撑”,是让孩子知道,遇到困难可以求助,但先试试自己解决,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退缩。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等5分钟再出手,有时候,慢一点帮忙,是给孩子留够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不情感绑架

最近上映的电影《花漾少女杀人事件》里,马伊琍饰演的妈妈,是一位因生育放弃职业生涯的前花样滑冰运动员。

她在女儿比赛失利时说,

 

“你毁了我的职业生涯还不够,还要来浪费我十几年的生命是吗?”

 

潜台词就是说,我为你放弃了这么多,所以你必须要优秀,要对得起我的付出。

为人父母,都想让孩子过得好,只是有时候我们的经验和目的,会成为束缚孩子的枷锁,不如把决定权给孩子,她们比我们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龙应台那句: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以前总觉得这话有点伤感,现在却懂了。

真正的放手不是离别,而是父母在风起时,把手心里攥紧的那根线轻轻松开,让孩子自己去闯更大的世界。

先别走,文章最后还有一条重要消息

吉米妈说:

进入三伏天,身体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舒服,像是吹空调引起的暑热(鼻塞头痛、嗓子疼、上火)、饮食冷热交替导致的肠胃yan,还有紫外线和汗液刺激导致的皮肤敏敏等等。

所以最近我又按时按点的让全家人把万能的口腔益生菌吃上了。因为家里的囤货不多了,赶紧找品牌方小伙伴多买了几盒。

巧的是,最近社群里有很多姐妹在问:

 

什么时候能返团口腔益生菌?上次买的吃完了…

 

收到大家的消息后,我赶紧去和品牌方沟通能不能返团。因为益生菌的库存一直是最大的问题,新西兰的产能一直有限,每次都只能要到一点点现货,非常抢手。

但好在我们都是老朋友了,虽然库存很少,但尽量先满足我们三妈的读者。

老用户真实反馈⬆️

总之,现货非常难得,一直在等口腔益生菌的姐妹们,一定要蹲住我8月7日(周四)晚上的文章!

还不了解口腔益生菌有多神奇的姐妹,戳这里

不知道怎么买的姐妹,赶紧再来跟我划一下黑板,现货很少,开团后直接下单:

K12我们全家都离不开, 它真的是个amazing的存在。

特殊时期全家预防小bing小du,一定要入k12;

如果你或者家里的孩子容易敏敏鼻yan,我推荐你买K12。

如果你一吹空调就嗓子不舒服,容易小感小冒,我推荐你买K12。

如果你夏天吃烤串,容易口腔火火或者嘴里长小疮口,我还是推荐你买K12!

当然,K12虽然好,却不是“十全大补”的。

和健齿护齿相关的领域,什么龋齿、牙结石、牙菌斑啦,牙龈出和牙周火火啦,还得看M18的!

 

有孩子的家庭必备!

 

 

有抽烟喝酒习惯的、爱喝咖啡和碳酸饮料的、爱吃甜食的,也要冲这个。

 

所以我觉得有孩子的家庭,其实更适合入组合装。

早上K12,晚上M18。

口腔与上呼吸道、牙龈牙周问题两手抓,24小时守护你的口腔健康!

我建议大家至少4盒装起入,刚好是一个完整的周期。

如果全家人,包括父母家都需要,可以直接冲8盒装。

总之就是,赶上有库存就多囤,毕竟库存不是常常有,生病却总防不胜防...

最后,想买的姐妹一定蹲住我8月7日(周四)晚上的文章!绝对价格给力,赠品拉满!库存极少,纯拼手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