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外6小时的等待,等来的不是孩子的牙病治愈,而是一纸死亡通知。家属发声:“谁能想到,一次再普通不过的乳牙拔除,竟成了他与世界的最后告别。”
2025年7月22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称其4岁侄子在湖南郴州市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总院)接受全身麻醉乳牙拔除手术时出现意外,不幸离世。

去世孩子家属发布的视频截图
7月23日下午,湖南桂阳县卫生健康局就此事发布情况通报,称当地已组成联合调查组,相关医务人员已被停岗。
湖南桂阳县卫生健康局就“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一起就医死亡病例”发布情况通报:
经初步核查,徐某某 男, 4 7 20 日早上 8 15 分因上颌乳前牙区 门牙区 腭侧埋伏牙到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经医院综合诊断,患儿埋伏牙位置较深,且患儿年龄较小配合度不高,手术难度大,经家属同意后,于 7 21 12 40 分在全身麻醉下行上颌骨部分切除及上颌埋伏牙拔除术。
在实施麻醉过程中,患儿突发紧急情况 医院专家团队及时全力抢救,并紧急联系市级 ICU 专家到现场参与抢救。令人痛惜的是,虽经多方全力抢救,患儿仍于 18 22 分不幸死亡。
事件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由卫健、公安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并邀请市级权威专家参与,依法依规、全面深入开展调查处理工作。目前,涉事医院党委已对相关医务人员停岗处理并开展调查。
从目前的通报中可以看到,幼儿需要拔除的是一颗埋伏牙,而不是一般我们认为的已经长出来的乳牙。
上颌埋伏牙是“多生牙”的一种,是区别于恒牙、乳牙等额外形成的牙齿。
这类“多余的牙齿”完全或部分埋藏于颌骨内,大多出现在门牙附近,有的会横着生长,还有的会倒着长,大多数很难自己长出来。而且,其形态多样、异于正常牙齿,可能像一颗小圆锥体(锥形牙),也可能像钉子(钉状牙)。
埋伏牙的拔除相对于已经长出的乳牙而言要复杂很多,在幼儿不能配合的情况下,的确是需要进行全麻后手术的。

示意图
上海某三甲医院口腔专科医生解答说,幼儿在全麻状态下拔牙临床上并不算罕见,有必要的情况下的确需要。
笔者查阅资料看到,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发布、2023年6月1日起实施的团体标准《全身麻醉、镇静下儿童牙病诊疗规范》中的描述,儿童的牙病诊疗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是可以进行全身麻醉的。

按照当地卫健局发布的通告,孩子可能符合的是上述《诊疗规范》中的如下适应证:
“需要进行牙病治疗但特别不配合、恐惧、焦虑或不能交流的儿童或少年患者”“需要进行复杂或长时间口腔操作的患者”。
发布视频的网友表示自己是去世男孩的姑姑,她说:事发当日(7月21日)中午12时左右,孩子进了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的手术室,直至当日下午6时许,医院才将噩耗告知家属。
该网友在其发布的多个视频中追问: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是麻醉药量的出错?是操作流程的违规?还是医生根本不具备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
对于这一质疑,通报目前尚未给出解释。
这名幼儿“在实施麻醉过程中,患儿突发紧急情况”,具体发生了怎样的情况,以及紧急情况是否存在人为因素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信息。
根据以往的医学资料,儿童在全麻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气道窒息和恶性高热等。前者是因为儿童的气道较为纤细,容易被堵塞;后者是因为儿童对麻醉药物的代谢能力弱,若操作不当易导致药物过量,体温调节能力差可能出现恶性高热。
对儿童在全麻下进行口腔手术,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将患者的风险降到最低。根据以上《诊疗规范》,麻醉前对患者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和全面体检,术中需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反应。
《诊疗规范》中列举了全麻的临床常见禁忌证,包括“可能因潜在疾病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恶性高热家族史、过敏体质等)”“近期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未控制的癫痫或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那么在这个事件中,这些禁忌证是否被一一排除?医院的这次全麻操作,是否严格遵循了规范流程?目前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答案。
对于手术麻醉安全而言,幼儿和高龄老人、基础疾病患者、超大体重患者一样,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幼儿器官发育尚不完全,对于麻醉保障的要求更高,通常医院里会安排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担任幼儿手术的麻醉师。
部分资料来源:极目新闻、大象新闻、医学界

《长安的荔枝》好看是好看的,但……
老人扎堆在快餐店占座乘凉,律师说这可能构成“侵权”?!
好巧不巧,内塔尼亚胡刚巧中毒!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