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科是孙中山的独子,他自幼接受西洋文化,学识渊博,且风流倜傥,他曾有过两位夫人。

孙科的发妻是陈淑英,1912年,两人正式结婚,之后,两人又一起去美国加州大学读书。陈淑英婚后洗手作羹汤,极少抛头露面。

孙科后来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期间,因为陈淑英在外地养病,心里难免寂寞,因此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上海的交际花蓝妮,两人渐生情愫,孙科迎娶对方为自己的二夫人,婚后,她为丈夫生下女儿孙穗芬。

抗战胜利后,孙科同蓝妮母子住在一起,不仅如此,他还带着蓝妮母女去拜见了母亲卢慕贞,对于蓝妮的存在,陈淑英一直都知道,她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丈夫,一直到1948年,陈淑英和孙科的关系发生了转机。

蒋介石在当选总统后,“副总统”的竞选特别的激烈。

在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的心里,他们迫切的希望孙科能够当选,整天求神拜佛地希望李宗仁落选,六位副总统候选人的钱书提名结果,孙科稳居榜首,其次是于右任,再之后才是李宗仁。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孙科有蒋介石做后台,孙科有蒋介石做后台,肯定是稳操胜券。然而,这时候,“蓝妮事件”爆发。

起因是《救国日报》头版上面刊登了一篇报道: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中央信托局没收了蓝妮的一批德国进口颜料,当作敌伪财产处理,然而,孙科致函国民大会秘书长,说这批颜料为“敝眷”蓝妮所有,要求返还…

《救国日报》的报道出来以后,孙科在选举中也受到了影响,在第四轮选举中,李宗仁最后击败了孙科,当选为国民政府副总统。

孙科落选后,他和蓝妮分手,此后两人形同陌路。而陈淑英则扶着丈夫离场。

患难见真情,孙科看着身边不离不弃的妻子,终于舍得回头,就这样,花花公子孙科收了心,愿意和她携手过余生。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临行之前,还邀请了孙科,然而,孙科没有答应,他没有去台湾,更加没有留在大陆,而是消失了。

孙科到底去哪了?这成为很多人心里的谜团。

1950年,孙科飞到法国,住了一段日子,那里有四间房子正好空着,而且正好有人说中国话,吃吃中国菜,聊聊天。

两年后,夫妻二人去了美国,在两个女儿的家里轮流居住,带带外孙和外孙女。

1954年,孙科和陈淑英带着大包小包迁往加州,住进了次子孙治强的家里(洛杉矶郊区)。

孙科在这里找到了一份新工作,闲暇时刻,他修理修理屋前的草坪,有时候打扫打扫家里的卫生。

根据资料记载,孙科的生活特别的清苦,有时候连买一本新书的钱都没有。如此看来,孙科没有领到自己的退休养老金。

“孙科的英文那么好,又有那么高的美国学历,为什么不出门去找份工作?”

“这话怕要问问孙科本人了......”有同学给出了答案。

1956年3月的一天,孙科在报纸上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周总理在北京会见英国客人马坤时,请他代向孙科致意。“......中国政府欢迎孙科先生回国。”

看完这些内容后,孙科将其轻轻地折起来,折好又打开,打开了又折上,然后慢慢放好,和其他报纸堆在一起。

孙科对此并未作出任何回应。

1964年秋天,74岁的孙科虽然远在美国,但还是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的前途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不仅如此,他家的墙壁上还挂着孙中山的画像。

同年,孙科的旧部下启动了孙科去台湾的准备工作。在美国,由台湾方面出资,组织“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推举孙科担任董事长。孙科接受了这份董事长的新工作。

孙科和台湾旧部下中断的联系也慢慢恢复过来,大家纷纷去美国,看望孙科,不停地商讨孙科回台的具体事宜。

次年,孙科前往台湾,当看到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面孔,孙科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

孙科和大家一一握手,听着熟悉的乡音,孙科满含泪花。

1966年9月,外界传来一则消息,蒋介石提名,“监察院”通过,孙科接任“考试院院长”。

后来,孙科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回国”之前,自忖年华已高,本不想再从政,但因“总统”之命,不敢不遵。接掌“考试院”,以尽绵薄之力。未便谦辞,毅然受命。

孙科晚年,在“考试院”工作长达7年。他只把握政策,具体细致的工作,则让下属们去干。

1973年2月,孙科亲手把一大包物品、文件交到台湾国民党“国史馆”馆长黄季陆的手中。其中包括孙中山的手令、致信外国友人的英文信家书、与各方联络的电函、手绘民生主义图说等物件。

3月12日,在台北中山公园手植一株连翘树。之后孙科在家闭门静养,9月13日下午,心脏病发作,在医院去世,享年83岁。

1981年初,宋庆龄病重。得知此事后,孙穗华他们当即从旧金山赶来北京看望祖母宋庆龄。

5月29日,宋庆龄病逝。而她的遗体面前还摆放着陈淑英敬献的花圈,挽联上方写明:“沉痛哀悼亲爱的妈妈--儿媳陈淑英敬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