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引来舆论关注,有赞成的有反对的。赞成者认为,这是引导干群更新观念、革除陋习,移风易俗的好举措,更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好表率作用;反对者认为,这是政府干涉乡风民俗,是在管闲事。笔者以为,衢州市出台《衢州市关于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实施方案》,为红白喜事,结婚彩礼等定标准,“政府指导价”为人情债减负,这是树文明倡新风的一着好棋,也是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关键一步的题中应有之义。值得点赞,也值得推而广之。

实事求是地说,彩礼并非一无是处,这是一种感情的纽带,适当表示一下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如今的彩礼负担太重,动辄结婚彩礼价至少10万甚至更多,还有车子房子,许多工薪阶层,尤其是农村人实在结不起婚。当“人情消费”泛滥与日俱增、消费水平水涨船高之时,“人情消费”已经不再有“人情味”,已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狠刹这股歪风,走出人情消费的误区,树立健康的“人情观”,已成为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沉重的人情债负担,不仅是农村脱贫的最大障碍,也可能成为农村“返贫”的罪魁祸首,千万不可小觑。辛辛苦苦的血汗钱,最终在人情往来中浪费和消耗,劳动成果被无聊的面子和攀比中化为对饭店的贡献,大家都被人情消费所累,实在是劳民伤财。这实际上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面子观作祟,“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从众心理,让“份子钱”人情礼像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导致人情债疯狂的恶性循环。虽然人人都在反对,人人都在躲闪,都在大叹苦经“送不起”,但人人又不能幸免,每一个人都是人情债疯狂背后的推手。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一个有人情味的社会有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然而,“份子钱”越来越多,以致成了一种负担,人情消费已没了“人情味”,甚至成了人情灾。巩固脱贫成果,就是要从改变周围的环境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沉重的人情债负担,往往就会导致劳动成果不保,甚至导致返贫的一大原因,那么这畸形的人情消费就是脱贫路上拦路虎,成为“脱贫最后一公里”的最大心病。可见衢州市“移风易俗新规”的良苦用心。这是为农村人情债减负,号召党员带头移风易俗,是化解人情负担的一着妙棋,折射树文明倡新风的政策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