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百折不挠
东汉有一位官员叫乔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他性格刚直,嫉恶如仇,为官时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
乔玄坚毅果断、勇往直前的精神,受到人们的一致称赞。
有一次,乔玄生病在家,一伙强盗在他家门口绑架了他十岁的儿子,让他拿钱来赎孩子,却遭到他的愤怒斥责。
闻讯赶来的官兵将乔家团团围住,但因为担心强盗会杀害乔玄的儿子,所以迟迟不敢行动。
这时,乔玄激愤地喊道:“难道我会因为顾及儿子的性命,而放过这伙强盗吗?”他催促官兵们不要迟疑,赶快动手,不要让强盗跑了。
后来,官兵及时出手,把这伙强盗捉住了,可惜的是,捉捕过程中,乔玄的儿子被强盗无情杀害。
人们敬重乔玄的大义,为他写下了这样的碑文:“有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风。”
【释义】折:挫折。挠:弯曲。
百折不挠:形容意志坚强,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屈服退缩。
#大有学问#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