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汽车研发工程师周强指出,国内部分车企在智能驾驶系统的用户引导方面存在缺失,可能导致用户对技术产生错误认知,进而埋下安全隐患。

他认为,车企应将安全放在首位,清晰告知用户智驾系统的边界和局限性,而不是一味追求技术宣传。

为了解国内车企在智驾系统用户引导方面的实际情况,记者探访了济南市区的6家主流车企的线下门店。结果显示,4家车企要求用户在使用智驾系统前进行培训,而所谓的培训大都为看视频或简单的考试,更像是“激活”或“免责”。其余两家则明确表示无需专门培训,交付时讲解即可。

业界人士质疑车企过度宣传智驾 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在长城智选门店,销售人员表示:“不需要专门培训,上手你就能用了,交付时会教你如何使用。”该销售人员极力宣传智驾系统的强大功能,声称在高速公路和高架路上可以实现“纯无人驾驶”,甚至表示“我们跑高速去试驾都在车上睡”。对于城市路况,销售人员也表示智驾系统能够应对,但提醒用户不能完全依赖它。

业界人士质疑车企过度宣传智驾 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理想汽车的销售人员同样表示智驾系统“不用培训,提车时讲解”。他们通过描述该品牌汽车在高速和城市道路上的智驾表现来强调其便捷性,例如“根据导航,它可以完全帮你开到设定地点,可以换道、变道、超车”,以及“好多人可能开着车就休息睡了”。

与上述两家车企不同,另外4家车企的门店销售人员均表示使用智驾系统需要进行培训。比亚迪汽车门店店员直言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激活这个系统”,并表示考试简单且容易通过。腾势品牌门店店员则将培训定义为一种“免责声明”,告诉用户不要离开方向盘,复杂路面时要注意。

华为汽车店员表示,用户使用智驾系统前需接受半小时左右的培训,内容包括逻辑和注意事项。考试题目简单,类似于选择题。为了宣传技术,该店员自称每次往返济南周边城市都使用智驾系统,“每次都用,我都不管,每天都在用。”

乐道汽车门店店员也表示首次使用需通过手机App学习课程并进行考试,称这是法规要求。但当记者追问考试难度时,店员轻松地说:“就是让你看个视频而已,有几个选择题,如果A错了,你选B就完事了,反正很简单。”

周强认为,部分车企为了销量,过度宣传智驾系统的先进性,却淡化其使用风险和局限性,这种做法是对用户的不负责任。真正的负责任应该是清晰地告知用户系统的边界,避免用户产生“万能”的错觉。

此次小米汽车事故暴露了国内车企在智驾系统用户引导方面的问题。周强多次提到“预期功能安全(SOTIF)”设计的重要性。他认为,从系统发出接管请求到实际碰撞仅有两秒,暴露出部分车企在系统设计之初对SOTIF的考虑不足。他建议国内车企借鉴某些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做法,加强用户教育和风险提示。

另一名上海的汽车从业者也表示,从此次小米汽车的事故来看,要对智驾系统限制使用,车企宣传时应提高责任感。相关法规应对智驾系统的使用加以限制,帮助车企积累数据。周强认为,强制性的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至关重要,以欧洲的功能安全标准ISO26262为例,问责制能够倒逼车企重视安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