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继续关注《高桥:战斗在宁城的抗日英雄》。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受挫,数十万人的队伍只剩几千,高桥率领的队伍从几百人减少到几十人。但他凭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带领着战士们熬过艰难的冬季,再次一步步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在赤峰烈士陵园纪念馆的抗日战争时期展示区域中,有一处展柜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这是著名抗日先烈高桥生前使用的三件“宝”。其中的一枚水晶印章颇有来历。高桥原名高明海,这枚印章是他在一次抗日战斗中缴获的,原刻有“高桥”二字,这也是他化名的由来。

赤峰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军队离退休人员保障科科长 王建财:缴获日本人这个水晶印章之后,这些战士们就共同跟他说,不行你把这个印章改成精神二字,所以说这枚印章的来历,就是从日本人那里缴获的,刻有精神二字,这代表着高桥烈士这种革命的一种情怀。

1938年7月,冀东抗联队伍开赴平西根据地整训,中途遭到日伪军围堵,受到严重挫折,数万人的队伍只剩下几千人,高桥率领的五总队只剩几十人。

1938 年冬季,他带领这几十人在冀东北部山区艰苦转战,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到1939年的春天,这支队伍又发展到了100 多人。

在冀东抗日大暴动之后的艰苦环境里,高桥的职务虽然频繁变动,但他所率领的队伍不断壮大,并屡次给予敌人沉重打击。1939年任五中队队长时,高桥率队攻打曾家湾的日伪军据点,消灭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属下的一个警察中队。1940年任十三团一营营长时,高桥在蓟县邦均镇大现渠设伏,一个小队的日军全部被击毙,缴获机枪1挺,掷弹筒2具,步枪20多支。任十三团一营营长与十一团参谋长期间,高桥曾两次带领部队出关作战,深入到伪满洲国境内的宁城地区,打掉黄土梁子、八里罕伪警察署和黑里河大营子伪警察分驻所等,为承平宁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全媒体记者:刘禹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