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视频在网络上掀起广泛热议,视频中,一位博主公开对新版《新华字典》的编辑提出质疑,指出新版《新华字典》疑似有不良指向,有故意煽动网友仇视儿童群体之嫌。

以“累”字为例,老版的《新华字典》中将其释义为“多余的负担与麻烦”。

而新版《新华字典》中,“累”字被解读为“孩子小,成为累赘”,这种说法明显过于偏激,正如博主所言的那样,孩子本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为何要被理解成大人的累赘,这样的说法势必会引起无数家长的公愤。

此外,这位博主还发现新版《新华字典》还有敌视女性之嫌,在有关“玩”字的释义中,将其解读为“玩弄女性”,明显让人观感不适。

然而翻看一下老版字典,里面给出的解释与引申便比较合理,例如“玩游戏、玩皮球”,要知道《新华字典》的大部分受众都是三观尚未建立的青少年群体,这样有失偏颇的释义无疑会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扭曲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实际上,近年来《新华字典》的改编版本已经数次引发外界争议,上次掀起公众舆论的是字典中对“倭”字的释义,看到"倭”字,一般国人随即联想到的词语便是“倭寇”,这个词饱含民族情结,也是对国仇家恨的深刻铭记。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新版本的《新华字典》却并未收录“倭寇”一词,很难让大家不猜疑内部编辑是否有意“夹带私货”,故意在淡化甚至抹煞当年中日之间的民族仇恨。

《新华字典》对于国人的意义与影响几乎不用赘述,1953年,《新华字典》发行首版,此后经历了前后12次修订,帮助国人识字与认字,领悟到汉语言的文化魅力。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一次次修订与完善中,留下的却是糟粕,舍弃的却是精华,令人不禁不思考,《新华字典》的再版到底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如果仅仅是编纂内容不当,那在后续的审核环节中,为何没有相关负责人员对其予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