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易烊千玺有一部电影仅仅只靠一支预告片就引发了网友们的大讨论。

这部电影就是历史大片《澎湖海战》。

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引发如此大的舆论争议呢?

其实目前网友们讨论的焦点就在两点上:

第一点:从小我们接受的历史观就是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他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省,还在台湾岛上保留了明朝火种,郑成功值得被铭记。

可是这部《澎湖海战》一出手,就给了不少网友重重一击。

为什么这么讲呢?

这部电影开篇就和我们大多数人接受的历史教育不一样啊!

占据台湾岛的郑氏成为“海逆”了,康熙大帝是忍无可忍之下才不得不派兵对台湾岛的郑氏进行围剿。

为什么郑成功代表的华夏正统反而成为了反派,而窃取中原的清朝反倒成为了正统,这一点本身就很有争议!

第二点:施琅成为了统一中国的英雄?

这又是和真实的历史不相符的一点啊!

要知道“汉奸”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就是用来形容施琅的。

施琅这个人,背信弃义,背叛华夏正统,背叛郑成功,把这样的人塑造成统一中国的英雄,把这种在历史上“人人唾弃”的角色塑造成正派英雄角色。

这让读过历史,这让知道真实历史的人怎么能够接受啊?

这就是这部《澎湖海战》的预告片一放出来,几乎在瞬间就引起轩然大波的原因。

到底谁才是中华正统?

到底施琅是英雄,还是郑成功是英雄?

如果按照这部《澎湖海战》的逻辑,谁占据中原谁就是正统,那网友们建议可以拍《崖山之战》了。

毕竟元朝占据中原后,南宋皇帝也是阻碍统一的历史罪人。

还有文天祥、陆秀夫等人也不值得被歌颂,因为他们本质上和郑成功一样,都是在阻碍统一。

反倒是施琅这种三易其主,顺应历史大势的人才值得被歌颂。

只是历史片真的这么拍,观众能够接受吗?

我相信很多人是无法接受的。

不过呢,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也能够理解这部电影为什么要这么拍。

原因很简单,清朝代表的满族也是56个民族之一。

清朝是当时中国的中央王朝,明郑集团是地方割据政权,施琅确实结束了台湾的割据状态,将其重新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从大历史观上,从国家统一史观上来讲,这部电影《澎湖海战》的角度还是能够立住的。

但是呢,这部电影还是不合时宜,还是存在巨大争议。

把施琅这种贰臣拍成爱国将领,塑造成英雄人物,本身就是对历史的一种亵渎。

还有单纯从谁占据中原正统,就单纯的觉得郑成功一脉就是阻碍统一大业的“海逆”,这也是对历史的淡忘。

毕竟郑成功一脉才真正代表华夏正统,清兵入关是靠屠杀,是靠屠城才占据的华夏。

不能因为清朝赢了,就说清朝是华夏正统,就把郑成功一脉塑造成反贼啊,这本身就是对历史的歪曲。

毕竟清朝的建立,给我华夏大地带来了无数苦难啊,文字狱,闭关锁国。甲午战争、鸦片战争、割地赔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到的苦难都是满清带来的。

后来要不是国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清朝赶下台,都不会有现如今的中国复兴。

所以这部电影,跑到这里给满清歌功颂德大可不必!

也难怪有网友建议,要拍统一台湾的电影,不如拍郑成功击败荷兰人,毕竟这才叫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