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最终得到成长。
前言
我从小养猫,至今一共养过三只。很多人都说,人总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最终得到成长。我的第一只猫是因为散养,在我10岁那年出车祸身亡的,从这时候开始我知道了,猫咪最好养在室内,并且锁门封窗。
第二只猫很可怜,在幼时就身患传染病最终离开了世界,于是我又得知,小猫必须在两月时就注射三联疫苗,否则极易受到病毒的入侵;如今,第三只猫咪已经陪伴了我两年有余,与它朝夕相处的时日里,我总是不断为它规避着一切风险,让它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逐渐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铲屎官。
现在,咱们说回抚养和教育小孩的问题,很多年轻的父母,在陪伴小孩成长的过程中,也总是和我精心养猫一样,为孩子规避着一切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阻碍和风险。
孩子被家具的棱角磕着碰着,便毫不犹豫更换家具;孩子在校不受欢迎,甚至被人欺负,就立马带着他(她)搬家转学,犹如孟母三迁。
只要孩子一哭闹,便连哄带骗,根本拿他没有任何办法;遇到未来的选择时,总是为他们做好所有规划,自认为如此最保险,却从不听孩子自己的想法。你在教育和抚养小孩的过程中,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呢?如果有,并且也不知道该如何做才最好的话,便继续将此篇文章看下去吧!
抚养孩子,不是养猫
首先,我先表明自己对于以上问题的观点,我认为,一昧地为孩子规避所有前行中的阻碍和风险,其实是一种变相的逃避和不负责任的做法,你问为什么?接下来我便一一为你阐述原因。
我养猫时精心照料、小心翼翼,是因为猫咪的智商最多只能达到人类的1.5-2岁左右,任由它长到几岁,它思想都好像一个长不大的婴儿一般,无法接受太多外界的教育所带来的经验,而它们也无需成长,因为它们一辈子都可以得到主人的保护和照料,所以我们才选择为它规避一切风险,保证绝对的安全。
此刻再说回我们自己的孩子,孩子和猫咪不同,他们总有一天要长大,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逐渐适应这个社会,需要学会独自面对生活中各种压力和风险的能力,才能保证孩子们在长大成人之后能够自如地生存,如果我们总是在他们幼年遇到问题时,选择一昧地帮助他们处理和规避,那你的孩子则永远无法得到认知和思想上的成长。要知道,抚养孩子,不是养猫!
那些温室之花,后来怎样了?
还记得我曾在之前的文章里,讲述过一个曾经的神童“魏永康”的故事,他少年时天资卓绝,小小年纪便越级进入中科院,进行硕博连读。但正是因为她的母亲,从小将他照料得无微不至,除了学业,从不让他独自去接触这个所谓“危险”的世界,所以魏永康最后才会因为“生活无法自理”这样可笑的原因,被中科院劝退,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其实,在众多实例中,魏永康的故事只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于我们身边这个称之为“社会”的熔炉里,从温室中培养长大的孩子数不胜数。因为从小生活在父母精心安排的保护伞之下,他们即便长大成人,也依旧无法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成为了啃老族,遇到一点阻碍便要死要活,甚至出现心理问题,我想这些,一定是作为父母的你最不愿看到的未来吧!
我们应该如何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处理开篇时我所提出的那几个问题呢?别着急,请容我接着往下说!在孩子出生之后,家里确实会出现许多对于宝宝来说潜藏的危险,比如桌角、门边,以及各种家具的边缘位置,孩子在走路不稳的情况下,极易磕碰受伤,造成健康风险;电源插座也是风险之一,孩子的好奇心极其旺盛,总是不由自主便触碰这些危险的东西;细小的针线容易被误食,玻璃瓷器当然也能造成风险。细数下来,即便只在家里,对于孩子来说的风险就已经相当多了!
在孩子较小,还无法理解更多常识的时候,我们当然需要帮助他们远离这些潜藏的伤害,比如将家具和桌角都用布料包边;比如为插头电线都装上收纳盒,针线要藏好,玻璃瓷器放在高处孩子无法触碰的地方;窗子加上护栏,避免孩子从高处坠楼;墙角装上防撞条,避免不必要的磕碰……这些事情,在孩子较小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做,但这不代表我们要一直如此!
在孩子逐渐懂事,开始有能力去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着手将各种生活的常识灌输给他们了!教会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比如桌边和墙角不安全,电源插座会导致触电甚至死亡,窗外很美,但人无法像鸟儿那样飞翔……如果孩子们一时半会儿学不会,咱们便一直灌输,只要他们做出了错误的行为便及时制止,直到他能够铭记于心。当他们学会了这些,才有更大的能力去学习更多的东西!
结语
总之,不要将孩子的世界拘泥于你营造出来的安全屋中,当他哭泣时,我们只要站在身旁陪伴,并且在恰当的时候伸出手给予一点点援助,总有一天,他就会学会自己站起来;当他们遇到问题和选择时,我们只要与他好好儿地沟通,听听他自己的想法,你会发现孩子远比你想象得要强大!
要知道,人总会长大,在此之前,让孩子们学会拥抱这个瑰丽的世界吧,这样,才是最有效地为他们规避风险的方法!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