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南山寺,下午五点左右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天涯海角风景区。

天涯海角位于三亚市以西马岭山脚下,距三亚市约26公里。前海后山,风景独特。

古时候这里交通闭塞,“飞鸟尚需半年程”的琼岛,人迹罕至,凄凉荒芜,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来到这里的人,来去无路,只能望洋兴叹,故谓之“天涯海角”。

一首“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歌曲,让我知道了天涯海角,到天涯海角来也成了我心中的梦想天堂。今天我们终于放飞梦想,站在了天涯海角面前.

进入天涯海角游览区,迎面是一条通向海边的大道,两旁是茂密的椰林,树上还挂着沉甸甸的椰子,在海风的吹拂下,不停地点头微笑。

直通海边是爱情广场,中间就是天涯海角星,大家都在那拍照留影。

天涯海角星

我们突发奇想,站在石台上,两个人手对手一起托起那颗天涯海角星。

路尽头的海面上是有名的“日月双星” 爱情石,二座交叉的石礁在海边傲指苍穹,浪花在双星礁旁奔腾咆哮,不时溅起银珠绿玉。

据说一块上的刻石是“日”字,另一块上的刻石是“月”字。两块岩石是呈交叉状的,象征着热恋中的男女如胶似漆。许多恋人在此摄影留念,希望自己的爱情也像这两块礁石一样,任凭风吹浪打风吹,仍然不离不弃,相约相守着一种极致的默契,直至地老天荒。

放眼望去,这里海水成碧,水天一色,在山海之间的沙滩和靠岸水面,密密疏疏地耸立着无数千姿百态的群落岩礁。

石身呈流线型的,顶秃体圆,状如覆舟,如屏风;

石身凹凸且高矮参差的,攒聚成群,集聚沙滩上的似熊蹲虎踞;

半没于海水中的似蛟龙戏水,靠在岸坡的似依偎而卧的群牛;

兀立沙滩上的几柱圆锥形奇石,高大的一柱象神笔指苍穹。

这些奇岩怪石,在蓝天、白云、海水、沙滩、椰林的衬托下,更显得奇特壮观。

很快,在前面的海边上矗立着摩崖石刻“海判南天”,近300年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经风沐雨,与不远处的“南天一柱”默然厮守,共同构成了天涯海角的文化奇观。

不远处就是清代末期崖州知州范云梯题刻的“南天一柱”石刻群,巍然屹立于南海之滨,笑傲惊涛骇浪,后被绘制为2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深入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相传很久以前,南海一带海面上恶浪翻滚,渔民出海往往船翻人亡,海滩上祭祀亡者的哭声响彻天空。

王母娘娘的两个仙女,决心要为渔人做好事,便悄悄离开南天门,来到南海。她们并肩立于海面上,给渔人引航避礁,渔民们生活安定美好了。

一天,王母娘娘发现身边少了两位仙女,便派雷公雷母下凡抓人。两位仙女坚决不肯跟雷公雷母返回天空,紧抱着一起化为一座巍峨的双帆石,矗立海上为渔民引航。雷公大怒,轰地一声把帆石炸成两截,一截在南海附近的海面裂成三块,一截飞到三亚的“天涯海角”石崖旁,插地千尺,如巨柱挺立于沙滩之上。

到了清末,才有人在朝岸边的一面刻上“南天一柱”四字。

终于,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天涯海角石。“天涯”和“海角”是两块礁石,两石高耸,雄视大海,崴嵬壮观,遥遥相望。

导游建议我们不要同时把天涯、海角都拍摄回家,只拍一个天涯就够了,因为有走到了尽头的避讳。战友中还有上班之人,尽管有点迷信色彩,我们还是图个吉利,只在天涯留个影,没有去海角。

天渐渐暗了,身后的天涯石像垂下黑色的帷幕,已难辨字迹,我们还是和它合影,留下了到此一游的照片。相片经过处理,隐约能看见“天涯”两字。

一抹殷红的晚霞点缀着浩瀚的天宇,远处的大海、礁石,近处的沙滩、椰林,万物皆被沐浴在金色的余晖之中,色彩显得凝重而绚丽,犹如一幅幅色彩厚重的油墨画,也像极了我们的夕阳人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晚霞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哪怕是岁月慢慢的流逝,哪怕是美丽绝伦的晚霞慢慢的离去,仍然是那么的淡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