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时,菲亚特公司受到意大利军队要求研制生产坦克,当时的意大利战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对坦克的需求并不算很强烈,不过意大利陆军仍然看重坦克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
关于意大利国产坦克的项目之争,菲亚特公司和安萨尔多公司在1915年晚些时候就开始了,那时候坦克还没有走上战场,可见意大利对坦克的认知还是比较早的。竞争的结果就是菲亚特和安萨尔多共同合作,不过后者主要提供材料,研制工作仍是菲亚特。
菲亚特公司在1917年6月21日将原型展示给军事委员会,后续设计到1918年完成,这就是菲亚特2000重型坦克,相比之下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坦克,它确实走出了意大利自己的风格。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战时的几种坦克结构设计思路,最早出现的菱形坦克虽然外表威武,其实内部结构相当粗犷,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舱室分隔,驾驶位、战斗阵位、发动机、变速箱、弹药储存等都在同一个空间里,成员需要忍受发动机巨大的噪音和机油味,正常的语言交流都很困难。
随后出现的法式FT-17轻型坦克则是另一种引领了技术的设计,它首先将坦克从前到后分割成三个舱室,即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室,这种分工明确的结构提高了坦克的运转效率,到今天仍然是主流设计。
那么意大利的设计又如何呢?菲亚特2000同样实现了舱室隔离,不过却不是前后分段,而是上下分段。坦克的发动机位于车体后部,传动部件紧挨车底甲板延伸到前方,驾驶员有固定的驾驶位。发动机和传动部件被一层甲板隔开,上部就是战斗舱室,机枪手就站在上层操作武器。
可以看到菲亚特2000的设计其实类似于船只的多层甲板,虽然现在看来这种设计会极大的增高车体高度,提高车体重心,不过在那个技术大探索的时代也不是什么很出格的设计。
菲亚特2000重达40吨,车体长7.4米,宽3.1米,高3.9米;动力上使用一台240马力的直列6缸菲亚特Aviazione A.12发动机,对于如此“重量级”的坦克这点动力确实太弱,而且行走装置使用简易的板簧悬挂,进一步降低了效率,最大行驶速度只有7千米每小时。
装甲防护上还算中规中矩,因为车内结构为上下两层布置,所以整个坦克看起来“方方正正”的,侧后方使用15毫米钢装甲,正面使用20毫米钢装甲,虽然厚度不算高,但这原本是用于军舰的优质装甲材料,所以它的防御力相比于菱形坦克的锅炉钢板要好得多。
操作如此庞大的坦克所需的人员也不少,车组成员为10人:机枪手6名,驾驶员1名,炮塔内2名操作人员,另外1名应该是指挥官。
武器配置则和一战大部分坦克一样,讲究360°无死角的机枪扫射,在坦克的每一侧设置了3挺6.5毫米机枪,可以攻击坦克任一方向;在坦克顶部还安装了一座半球形的旋转炮塔,内装一门65毫米野战炮,这让坦克具备了更强的重火力。
菲亚特2000作为一款巨大的钢铁盒子,意大利军方曾打算订购50辆,但这一购买计划没有实现,只有2辆样车问世,一战结束后被用于军事展示,在30年代时还曾亮相。
2、仿造豹1坦克,意大利研制的OF-40主战坦克二战硝烟散尽后的意大利,在主战坦克研制方面能力有限,只好在五十年代初进口了美制M47坦克,随着该坦克的过时,到1956年,意大利曾经与法、德两国商讨共同研制新型坦克,可惜计划流产。到六十年代,意大利又从美国进口了300辆M60A1坦克,其中100辆直接进口,另外200辆由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按许可证生产。
M60A1坦克
M60A1坦克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意大利陆军认为该坦克不适合该国的地形,因为意大利国土狭长,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而M60A1坦克全重达到52.6吨,机动能力受限制,因此,该国需要一种吨位小一些的中型坦克。到七十年代,意大利对当时联邦德国的豹1坦克测试后比较满意,正式采购了800辆,200辆由联邦德国提供,其余600辆还是由奥托·梅莱拉公司授权生产。豹1坦克各项性能良好,尤其机动性适合意大利地形,1978年,该国又追加进口120辆豹1和160辆豹1改进型。
豹1坦克
意大利毕竟是西方主要工业国,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实力,进口坦克并非长久之计,经过授权生产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奥托·梅莱拉公司,启动自主研制坦克之路。1977年,奥托·梅莱拉公司以豹1坦克为基础,联合菲亚特公司进行研制,新型坦克命名为OF-40,O和F为奥托·梅莱拉公司和菲亚特公司的首字母,40表示坦克是40吨重量级。1980年,第一联OF-40坦克生产出样车,该坦克因为是仿造于豹1,所以外形与豹1有些相似,并且也采用联邦德国MTU公司设计的4冲程机械增压发动机,传动装置与豹1相同,为联邦德国ZF公司生产的4进挡2倒挡的4HP-250传动装置。
OF-40坦克
OF-40坦克由于车重限制,装甲不是很厚。为了提高防护能力,坦克前装甲倾角很小,炮塔由轧制钢焊接而成,外形制成楔形,这样不仅增加水平厚度的同时,还可增加跳弹几率。车体两侧装有钢加强的橡胶裙板,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和防尘作用。OF-40坦克装有三防装置和烟幕装置,灭火抑爆系统任选。
主武器是1门奥托·梅莱拉公司设计制造的105毫米线膛炮,直线射程1600米,炮管装有热护套和抽烟装置,能发射穿甲弹、碎甲弹、烟幕弹和榴霰弹等各种炮弹,共备弹57发。辅助武器为火炮左边的1挺7.62毫米机枪和炮塔上的1挺7.62毫米高射机枪,共备弹5700发。
OF-40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由炮长火控系统、炮长瞄准具和昼夜两用稳定瞄准镜组成,包括C215光学瞄准镜、VAQ-33测距仪、火控计算机和角度传感器等,测距范围400~9995米,驾驶员前面还有3具潜望镜。坦克乘员4人,全长6.893米,宽3.350米,车高从地面至炮塔顶2.45米,车底距地0.44米,战斗全重45.5吨,最大时速60公里,燃料储备1000升,最大行程600公里,潜水深4米,爬坡度60。
从上述参数来看,OF-40坦克越野性能和操控性能都很好,许多部件和豹1坦克兼容,其他性能并不突出,尤其火炮还没有安装稳定装置。该坦克诞生之际,世界上各军事强国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已经开始列装部队,OF-40作为标准的第二代主战坦克已经显得落伍,因此,意大利陆军没有装备。
OF-40坦克没有自用,就只能用于出口,可是由于该坦克产量少,没有价格优势,并且坦克市场已经被美、英、法、德和前苏联等强国瓜分,OF-40出口也屡次受挫。最终在1981年,首次出口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8辆,后续又交付了32辆,生产完这50辆OF-40坦克后,该坦克再也没有生产,不过为意大利第三代C1“公羊”主战坦克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本文关键词:菲亚特1、菲亚特126p。这就是关于《菲亚特1, 菲亚特126p(仿造豹1坦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