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后台收到一位姑娘的私信:
“博主,你说,不依赖男人,不花男人一分钱,才算是真正的独立女性吗?”
看着这个问题,我仿佛看到了千万个女孩紧锁的眉头。
她们一边拼命赚钱,想活成“大女主”,一边又在亲密关系里,把男人的钱包当成洪水猛兽,碰都不敢碰一下。
今天,我们就来撕开这个话题最体面的那层皮,聊点掏心窝子的话。
1、把“独立”矮化成“不花男人钱”,是对女性最大的PUA
很多女孩一听到“花男人的钱”,就条件反射地抗拒。
似乎她们好像花男人的钱,自己的人格就打了折,独立女性的勋章就得被收回。
你有没有想过,这不叫独立,这叫“情感洁癖”,往深了说,是刻在骨子里的“关系自卑症”。
你琢磨一下,一个女人,在一段感情里,连男友请的一顿饭、送的一个小礼物都不敢坦然接受,心里想的是什么?
潜台词无非是:“我怕,我怕花你一分钱,就欠你一分情,就得矮你一头,以后说话都没底气。”
看见没?这哪是独立,这分明是还没开局,就把自己摆在了弱者的位置上。
你不是在追求平等,你是在用一种过度防御的姿态,来掩饰内心的不自信。
你怕的不是花钱,你怕的是自己“还不起”,怕自己除了青春,再没什么能与对方平等交换。
复旦大学的梁永安教授曾说过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
“靠自己是最大的女性陷阱,社会过分鼓吹女性独立。大部分男性,都是靠家里买房买车,也没有人说他们不独立。”
这话很刺耳,但也很真实。
社会一边赞美女性“单手扛起全世界”,一边又默认男性可以坦然接受家庭的支持。
这种双标,无形中给女性套上了一层名为“绝对独立”的枷锁。
2、真正的独立,不长在钱包里,长在你的思想和脊梁上
经济独立是什么?是门票,是基础,是让你有资格不下牌桌的最低筹码。但只有这个,远远不够。
我见过太多月薪几万,活得像电视剧女主角的姑娘,一谈恋爱,瞬间“脑干缺失”。
男友一句话,她能自我PUA三天。
男友一皱眉,她就反思自己是不是又做错了什么。
这叫独立吗?不,这叫“高级工具人”。
真正的独立,根植于一个更深层的概念—— 主体性 。
所谓主体性,就是你要清晰地认识到: 你是你自己生命的主人,而不是活在别人眼光里的客体 。
这是很多女性所缺乏的思维。我们太习惯被审视、被定义,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描述的,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活成了“第二性”。
建立主体性的第一步,就是明白:
你可以依靠他人,但绝不能依赖对方。依靠,是盟友间的并肩作战;依赖,是藤蔓式的攀附,一旦宿主离开,自己便轰然倒塌。
3、内心强大的女人,如何看待亲密关系里的钱?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
一个拥有强大主体性的独立女性,又会怎么看待钱?
很简单: 钱,是工具,是情感流动的载体之一。
她能坦然地花自己赚的钱,给自己买车买房。
也能在心情好的时候,心安理得地刷他的卡买个包,然后转头送他一块更贵的表,告诉他:“本姑娘乐意。”
这背后的底气,不是谁比谁有钱,而是一种“我们是平等的合伙人”的心态。
好的亲密关系,就像合伙开一家公司,资源共享,风险共担。
今天你多投入点资金,明天我多贡献些精力,大家都是为了“公司”能长远发展。
而不是两个会计,拿着计算器,天天算谁占了谁一毛钱便宜。
那种搞精算式AA制的,不叫谈恋爱,那叫“临时搭伙”。
想当年,时尚女王可可·香奈儿在创业初期,也曾接受过情人的资助。但这并未妨碍她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时尚帝国。
因为她从未将自己视为被圈养的金丝雀,而是将这份支持视为事业起步的杠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钱,只是通往那里的工具之一。
4、停止内耗,你的精力很贵
所以,亲爱的,别再纠结于“不花男人钱算不算独立”这种伪命题了。
有那功夫去内耗,不如多搞点钱,多读点书。
当你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身上,你会发现,世界豁然开朗。
永远记住:不要物化、幼化、钝化、弱化自己,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主体性,这比什么都重要。
当你不再恐惧“欠情”,能够坦然地给予和接受,能够在关系中舒展自如。
你花的每一分钱,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对方的,花的都是一份底气,一份乐意,一份我们“在一起,让彼此都变得更好”的笃定。
毕竟,你脑子里的智慧和你银行卡里的余额,才是永不背叛你的“独立资产”。
祝好。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