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当今世界上哪个国家最神秘,很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朝鲜”。
但实际上,在亚洲腹地,还藏着一个更为与世隔绝的国家。
它手握联合国承认的“永久中立”金字招牌,是亚洲地区独一份的存在;它至今仍在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普通人想进去一探究竟,难度堪比登天。
这个国家,就是土库曼斯坦,一个比朝鲜还要难以捉摸的神秘国度。

说起土库曼斯坦,很多朋友可能一时半会儿都反应不过来它在哪。这个国家地处中亚,紧挨着伊朗和阿富汗,地理位置可以说相当敏感。
苏联解体后,它和其他几个“斯坦国”一同获得了独立。但和其他兄弟国家急于融入世界、选边站队不同,土库曼斯坦走上了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
独立之初,面对周边复杂的国际环境,新生的土库曼斯坦就像一个刚出社会的小年轻,既没经验也没靠山,南边的邻居阿富汗战火纷飞,西边的伊朗又是个地区强国。
当时的领导人尼亚佐夫是个明白人,他深知,对于一个小国来说,想要在夹缝中求生存,最好的办法就是谁也别得罪,谁的“局”我都不掺和。于是,他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只想安安静静过日子,不想卷入任何纷争。”

这个想法在1995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官方认证。当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承认土库曼斯坦为永久中立国。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全世界都承认,这个国家有权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不让外国在自己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也不卷入任何国际冲突。
这份殊荣,在亚洲是独一份,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瑞士、奥地利等少数国家享有。有了这块“免战牌”,土库曼斯坦就等于给自己上了一道安全锁。
然而,这份中立,也成了它“闭关锁国”的理论基础。尼亚佐夫认为,既然要中立,那就要中立得彻彻底底。不仅军事上不结盟,文化和信息上也要保持“纯洁性”。
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造开始了。他给自己取了个响亮的称号——“土库曼巴希”,意思是“全体土库门人的领袖”,并开始在国内推行强烈的个人崇拜。

这位“国父”的操作有多硬核呢?
他写了一本名为《鲁赫纳玛》的书,这本书被誉为一本治国“神书”,内容包罗万象,从历史哲学到行为规范,无所不有。在当时的土库曼斯坦,从小学到大学,这本书是必修课;考驾照、考公务员,都得考这本书里的内容。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当时土库曼斯坦人民的“精神圣经”。
更有趣的是,为了强化自己的绝对权威,尼亚佐夫还进行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改革。比如,他用自己和家人的名字重新命名了月份和星期。
首都阿什哈巴德的市中心,矗立起一座巨大的他的镀金雕像,这座雕像还能跟着太阳的轨迹旋转,确保“国父”的脸庞永远向着太阳。
这些在外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举动,却在当时的土库曼斯坦被严格执行,也为这个国家蒙上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在这种氛围下,土库曼斯坦的国门越关越紧。外国的报纸、杂志、电视台,基本都被拒之门外。互联网在这里也受到了严格的管控,普通人很难接触到外界的真实信息。
想要去土库曼斯坦旅游,签证申请的难度极大,拒签率非常高,而且即便拿到了签证,也必须由官方指定的导游全程陪同,不能自由活动。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甚至比我们熟悉的朝鲜还要彻底,因此它也被称为“中亚的朝鲜”。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一个国家把自己封闭成这样,经济怎么办?老百姓怎么生活?这就要说到土库曼斯坦的家底了。
这个国家虽然大部分是沙漠,但地底下却埋着惊人的财富——天然气。它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位居世界前列,说它是“坐在金山上”一点也不为过。
正是靠着卖天然气,土库曼斯坦赚取了巨额的外汇。有了钱,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尼亚佐夫时代开始,土库曼斯坦就推行了一系列令人羡慕的高福利政策。
水、电、天然气、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免费供应给国民的。汽油价格也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让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也极大地增强了政府的执政合法性。“闷声发大财”,说的就是土库曼斯坦这种状态。

2006年,尼亚佐夫去世,他的继任者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上台。
新总统上台后,逐步清除了一些前任过于极端的个人崇拜痕迹,比如废除了以尼亚佐夫家人命名的月份,并将《鲁赫纳玛》请出了中小学课堂。但国家的基本国策——永久中立和对内严格管控,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这位新总统也有自己的个人特色,他酷爱马术、赛车和音乐,常常在国家电视台上展示自己的各种才艺,塑造了一个多才多艺、精力充沛的领导人形象。
在他的治理下,首都阿什哈巴德建起了更多白色大理石建筑,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甚至因为拥有世界上密度最高的大理石建筑而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种不计成本的建设,也只有依靠雄厚的能源收入才能支撑。
更有意思的是,权力的交接也充满了这个国家的特色。2022年,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出人意料地宣布提前举行总统选举,理由是“应该给年轻人让路”。
而最终当选的,正是他的儿子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这种平稳的“子承父业”,在世界政坛上也是相当罕见的,标志着土库曼斯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也延续了其政治上的神秘性和封闭性。

那么,这样一个“不问世事”的国家,真的能完全和世界脱钩吗?答案是否定的。它的中立,是一种非常务实和灵活的策略。
在能源出口这个核心利益上,土库曼斯坦表现得相当积极。而它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就是我们中国。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的合作,是新时代国家间关系的典范。土库曼斯坦拥有我们发展所需要的清洁能源——天然气,而我们则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先进的基建能力。
两国一拍即合,建设了举世闻名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这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土库曼斯坦,横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最终进入中国新疆。

这条管道的建成,对双方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于土库曼斯坦来说,它找到了一个长期、稳定、可靠的能源出口市场,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让它的经济命脉更加稳固。
对于我们中国而言,这条管道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能源进口渠道,保障了国家的能源安全,同时也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两国实现互利共赢的生动写照。
所以你看,土库曼斯坦的“闭关锁国”,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与世隔绝。它更像是一种精明的主动选择。它选择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与世界保持距离,以维护国内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但在经济上,它又会谨慎地打开一扇窗,选择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合作伙伴。
它不参与国际纷争,不意味着它不关心国际格局,恰恰相反,它正是在深刻理解了自身处境和国际现实后,才选择了这样一条最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如今,在第三代领导人的带领下,土库曼斯坦依然在延续着它的神秘。首都阿什哈巴德的街头,依旧是干净得有些不真实,宏伟的白色建筑和金碧辉煌的雕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那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燃烧了半个多世纪的“地狱之门”天然气坑,也像这个国家一样,充满了奇幻与未知。
这个国家用自己的方式,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找到了一条独特的生存路径。它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自己的中立和封闭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它向世界证明了,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并没有固定的模板。
这种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虽然在外人看来有些难以理解,但对于土库曼斯坦本身而言,或许就是最适合它的选择。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