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读过《地球编年史》这类讲人类早期文明的书的人都会觉得这其中会把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都收纳进去,但其实并不是。
撒迦利亚·西琴拆解了古埃及的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美洲的玛雅历法,但唯独没提我们的古华夏文明。
他为什么偏偏忽略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知识盲区还是另有原因?

他的“外星创世论”里把古埃及、苏美尔等文明的神话和遗迹都定义为外星文明的“证据”,认为苏美尔泥板上记载的“天神”是45万年前来到地球的尼比鲁外星人,金字塔是外星飞船的导航塔,玛雅立法更是外星人留下来的时间表。
虽然这种说法在不少人看起来是“荒诞且无根据”的,但西琴拿近东文明的考古发现解释了几十年。
那他为什么不在书里给华夏文明留位置?说到底还是西琴的知识面不够广。
他一辈子都在研究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文献,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甲骨文,更别说《山海经》一类书籍里的山海奇谈和上古神兽了。
他完全没有涉足过华夏文明领域的历史,自然没有办法创作。

同时,华夏早期文明的发展方向和他提出的“外星干预”完全不是一个内容。
从安特生和袁复礼等人发现的仰韶文化到吴金鼎发现龙山文化中彩陶到黑陶的过渡,还有半坡聚落的半地穴式房屋到二里头遗址的宫殿群,都能说明华夏文明的发展和技术演进是“循序渐进”的。
华夏文明真实的考古遗迹和西琴说的“外星人突然空降高科技”理论完全对不上。
另外,相比于西琴说的那些古埃及人的金字塔精准的数学计算,还有苏美尔人记录行星运行的一些“高科技”,华夏文明要更加“务实”。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骨耜、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等发明的核心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就算西琴真的接触到华夏文明,只怕也不会采纳。
造成东西方考古“信息差”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早期的西方学术界对华夏文明了解的“时间差”。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卡特挖出了图坦卡蒙的墓时,我们的三星堆还埋在四川平原下面,这种时间差也自然而然的导致了不少西方研究学者对早期的华夏文明了解程度不足。
还有学术话语体系的差异,也导致了不少西方学者在翻译华夏文明相关书籍的时候会出现文化误解。

尤其是华夏早期的神话故事,他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读,比起花时间,心思和精力去克服语言壁垒学习华夏文明,不少西方学者都愿意去研究没有语言障碍的本土文化。
至于为什么华夏文明不能和“外星论”挂钩?哪怕西琴了解华夏文明,他的“外星创造论”也解释不了很多特有的华夏文明。
因为华夏文明是神话和历史并存的,而且这两者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有很多关键的真实的历史节点能够印证神话的“真实性”。
就像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过去一直都被当成神话传说,但是1958年,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了4700年前的丝织品,经纬密度达到每厘米48根。
这种工艺精度几乎可以媲美当下的丝巾工艺精度,但当时并没有现在的制造技术,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那黄帝到底是普通的部落首领还是西琴视角的“外星人”?没人说得清。
西琴主张的是外星文明突然降临到地球又消失,可华夏文明的“连续性”极强,就拿最初的甲骨文到简体字来分析,在华夏文明不断发展期间,汉字就从来都没有中断过。
如果外星人真的创造了华夏文明,那么他们为啥不按套路离开,反而看着文明一直延续到今天?

其实比起纠结西琴为什么不提华夏文明,更值得关注的是古华夏文明的“科技感”。
比如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已经掌握了“十二平均律”,比欧洲早1800年!
而且编钟的每个钟体都能发出两个不同的音,误差不超过5音分,欧洲直到巴赫时代才掌握这种精密控制音色的技术。
这一类的发现意味着什么?说明那以后我们去博物馆再看见青铜器的时候,就会明白,并不是西方学者不带华夏文明玩,而是我们老祖宗的冶金技术、榫卯结构等智慧都是“科技满满”。
所以,我们再看《地球编年史》忽略华夏文明这件事,与其说西琴看不惯或者是不相信华夏文明,更应该是双方的视角和时间出现偏差。
就像我们不能理解西方神话故事里“宙斯走到哪生到哪”一样,他们看我们“雷震子”“二郎神”也会觉得很奇怪。

但其实各国古代文明是处于相互影响状态下的,就像印度发明了数字经过阿拉伯又传到了欧洲、我们国家的火药技术传到了阿拉伯之后,被阿拉伯改造成了“马来火枪”、希腊雕塑和印度佛教艺术融合之后出现的犍陀罗艺术、我们国家养蚕技术经过波斯传入了拜占庭。
这所有的一切都证明了人类早期文明本来就是互相影响,互相成就的,只是过去的我们并没有找到“解码”方法。
而且现在年轻人现在研究古代文化历史也用上了“科技手段”,2025年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就启动了“AI助力甲骨文研究考释与活化利用邀请赛”。
这个活动主要还是想用AI来帮着研究甲骨文,让老祖宗的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也是弥补我们文化认知上的不足。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古华夏文明没被《地球编年史》提及,其实不一定是坏事。
古代华夏文明历史渊源深厚,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用科技去重新发现和了解,或许未来某一天,这些古华夏文明可能会被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这也证明了真正的文明自信不在于是否会被记录到“著作”里,也不在于是否知名,而是在于我们能否继承老祖宗的东西,并好好的使用。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