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俄罗斯的处境都不是很好,虽然在俄乌战争中处于优势,但是在经济方面,面对西方的围剿,俄罗斯还是很吃力的。

如果不是中国保持中立,恐怕俄罗斯早就撑不住了,那么如果俄罗斯走向解体,其远东地区将立即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可能被外部势力利用。
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处置?是收回这块700万的土地,还是坐视它们分裂争抢呢?
别忘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有一大半都写着四个字:弱国无外交,晚清的中国,虚弱到连呼吸都带着血腥味。

沙俄这头北极熊,每次南下都能从我们身上撕下一大块肉,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白纸黑字,割走了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那片土地上,有我们祖先命名的“海东青栖息地”,如今却被俄国人冠以一个无比刺耳的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统治东方”。

这名字本身,就是对历史最无情的嘲讽,后来,他们修铁路、开矿山,把整个东北当成了自家的后院。
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连说话的底气都没有,这段屈辱史只有一个真理:你的国力,就是你在世界版图上的实际边界。

当年的大清,GDP或许不低,但军事和制度的腐朽,让它在列强的铁甲舰面前,只能像砧板上的鱼肉。
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煤炭地质储量达 20890 亿吨,探明储量 200 亿吨,年产量约 3000 万吨,木材蓄积量 214 亿立方米,石油远景储量 30-50 多亿吨,探明储量约 2 万亿吨,天然气 1 万亿立方米,其中萨哈林岛是资源的重要分布地。

因此哪怕对新中国来说,这块将近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是一个宝藏,再加上这块土地与中国的渊源,我们完全具有收回它的理由!
这片比整个澳大利亚还大的土地,人口却只有区区六百万,一旦莫斯科的权力崩溃,这里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

真空意味着失序,更意味着各方势力的疯狂涌入,对中国而言,远东首先是一道宽阔的战略缓冲,它像一堵厚实的墙,把可能的威胁挡在了中国东北的家门口之外。
可如果这堵墙塌了呢?最坏的可能,就是这片土地落入敌对势力之手,美国或其盟友,完全可以打着“维护地区稳定”的旗号,在这里建立军事基地。

到那时,美军的导弹阵地,离我们的哈尔滨、沈阳,可能比到北京还近,别觉得这是天方夜谭,看看非洲的尼日尔,屁大点地方有点铀矿,美军就跑去“帮助训练当地部队”了。
因此如果俄罗斯一旦解体,远东地区就不能乱,这无关领土归属,只关乎我们东北上亿同胞的安宁。

安全是底线,发展才是硬道理,远东地区不仅是地缘屏障,更是中国的能源动脉,我们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很多都来自这里,或经由这里的管道输送。
中俄能源合作,早已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我们用本币结算,绕开了美元的镰刀,我们共同修建绵延数千公里的管道,把能源安全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一旦俄罗斯解体,远东被地方军阀或西方资本控制,情况会怎样?新的掌权者,会继续用人民币跟你交易吗?他们会遵守之前的价格协议吗?
恐怕他们会立刻换上美元的嘴脸,把能源价格变成敲诈中国的工具,到那时,受冲击的不仅仅是几条管道,而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成本。

远东的木材、矿产,通过便捷的陆路口岸,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北的工厂里,早已形成一条稳定高效的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断裂,对我们的经济都是重创,所以我们盯着远东,盯着的其实是自己工业机器的心脏和血管。
对此很多人都十分好奇,既然远东地区如此重要,那么俄罗斯为何不发展?其实俄罗斯并非不发展,而是顾不上发展这块。

在俄罗斯和西方彻底撕破脸之前,俄罗斯一直有着亲西方的态度,再加上人口、天气等各方面原因,让远东地区难以得到发展。
可如今随着俄乌战争的进行,普京也逐渐把目光放到了远东地区,甚至直言俄罗斯的未来在这里。

随着中俄两国关系逐渐升温,远东地区的发展也将会容易不少,虽然那里的基础设施,很多还停留在苏联时代,但一江之隔的中国这边,城市繁华,路网通达,工业基础雄厚。
如果政策的闸门稍微松动,中国的人口、资本和技术,会像水一样自然地流淌过去,瞬间就能盘活那片沉睡的土地。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坐等绝不是选项,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提前布局,但每一步棋,都得走得极其谨慎。

最有效的手段,是经济捆绑,我们要加大对远东基础设施的投资,修路、建港、开办产业园,让当地的经济离不开中国,让他们的钱袋子和我们的人民币深度绑定。
当他们的工资都来自中国企业时,政治上的选择自然会变得简单,军事上,必须要有威慑力,我们在东北边境的部署,不是为了主动出击。

而是为了在远东一旦陷入混乱时,有能力第一时间封锁边境,确保没有一股武装势力能威胁到我们。这是一种“手握大棒,但笑脸迎人”的智慧。
外交上,更是要提前准备好工具箱,包括重新审视那些不平等条约的历史法理,以及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联合中亚国家形成统一立场,避免被西方国家在国际舆论上孤立。
当然风险巨大,任何在远东的大动作,都可能刺激到俄罗斯敏感的神经,把一个伙伴逼成对手。
同时西方世界也正愁抓不到我们“扩张主义”的把柄,更何况要接手和治理如此广袤的土地,成本是天文数字,挑战超乎想象。

所以这是一场极其考验耐心的博弈,动作要快,但姿态要稳,经济渗透要深,但吃相不能难看,毕竟苏联的解体,快得让全世界措手不及。
如果历史的轮回再次上演,留给我们的反应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周。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