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西安搞个棚户区改造,居然挖出了盛唐时期两个大家族的墓地!
其中一个还是唐明皇李隆基,第一位贵妃的娘家人!
这让我想起电视剧《护宝寻踪》里秦川文物考古所张所长的感叹:城市建设太快了,改造项目、修地铁、村子改造,随便一铲子下去,就可能挖到一个古墓,考古队根本忙不过来!
西安地底下到底埋了多少宝贝,谁也说不清。
2022年,西安市贾里村搞棚改项目,需要对地下进行抢救性发掘。

贾里村位于神禾原北边,是当地最大的村子。
神禾原中部,本来就以密集的唐代贵族墓葬群闻名,这次贾里村挖下去,果然也没让人失望。
这片地下,简直就是个跨越千年的“地下博物馆”,埋藏着从隋朝到宋金时期的各种古墓和古人留下的生活痕迹,考古叫“灰坑”。
这次发掘规模超大:清理了1240座古墓,2295个灰坑,还有其他遗迹134处。时间跨度从西汉早期一直到清朝晚期,出土文物将近4000件(组)!
最重量级的发现,就是找到了盛唐时期两个显赫家族的墓地:

唐玄宗董贵妃的娘家人墓地!唐代“安定乌支族”梁氏家族的墓地!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直接入选了2024年,国内外十大考古新闻!
董贵妃家族:唐明皇的早期身边人
唐玄宗李隆基大家都很熟了,他开创了开元盛世,但后期也把大唐拖入了动荡。这位董贵妃,名字史书没记下来,是他当太子时就跟着他的“东宫旧人”。
史料记载,公元710年,董氏被册封为太子李隆基的良娣;712年李隆基当上皇帝后,她就成了贵妃。

比起后来大名鼎鼎的杨贵妃、武惠妃,她在历史上显得默默无闻。
不过,从记录看,她在早期宫廷里地位不低。
开元五年(717年)跟着唐玄宗去了洛阳;开元十三年(725年)还参加了盛大的泰山封禅大典。
可见唐明皇的重要活动,这位贵妃都参加了。
史书《明皇杂录》里还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神童刘晏7岁时被唐玄宗召见,董贵妃特别喜欢他,把他抱在膝上看宫廷表演,小刘晏出口成章,把皇帝和贵妃都逗得很开心。
但后来,这位董贵妃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史书里再没她的踪影。
这次发现的董家墓地,是以董彻的墓为祖坟,至少埋了祖孙四代人。
董彻墓(葬于691年)虽然被盗过,损坏严重,但还是挖出了200多片唐三彩碎片。
关键点来了,这些碎片和更早(689年)的李晦墓里的唐三彩,时间上很接近!

这填补了唐三彩工艺发展早期阶段的重要空白,意义重大。
更厉害的是墓里出土的八块墓志铭,一下子揭开了董家与皇室的亲密关系。
董彻的重孙女董韶容,嫁给了开元名相张九龄!
墓志说,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被贬官后不久,董韶容就郁郁寡欢,四月病逝于长安。
她父亲董虔福当时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级别很高)。

这条联姻线索,对我们理解张九龄晚年的诗作也提供了背景。
另一位墓主李仙仙的墓志显示,她是吴王李恪(唐太宗儿子)的重孙女。
她嫁入董家,正是因为她的夫君有个姐姐,董贵妃!
董英的墓志更是直接点明了:“贵妃董氏,玄宗皇帝之良娣也”,和史书对上了号!

作为大唐的外戚家族,墓里还出土了5件带高脚的雕花银杯,为研究唐代这种高级银器提供了有明确年代的珍贵样本。
梁氏家族:来自西北的豪门
在贾里村,还发现了另一个大家族——唐代“安定乌支族”梁氏的墓地。
这个“安定乌支族”,安定推测在今天甘肃平凉一带。
东汉时,安定梁氏可是显赫一时,还出过皇后。
不过他们怎么在唐朝跑到长安定居的,就不得而知了。

梁家的墓呈“品”字形分布:
南边西侧:是父亲梁幹和他两位夫人(陈氏、马氏)的合葬墓。
南边东侧:是另一位夫人冯宝的墓(她是著名书法家冯承素的女儿)。
北边:是儿子梁郎和他夫人房氏的合葬墓。
梁幹墓里出土了青石马、青石俑、汉白玉俑等石头做的陪葬品。

其中一件特别引人注目: 一个用白色玉石雕刻的人俑,红头发、红嘴唇!
考古学家初步推测,这刻画的是“黠戛斯人”。
古代活跃在北方的一个部族的形象,这可是首次发现这么完整的黠戛斯人雕像。
儿子梁郎的墓里没发现石制品,但出土了不少唐三彩釉陶器,有些还带着罕见的蓝色釉!
意义非凡的发现
西安贾里村这次棚改挖出的“地下博物馆”,意义太大了!

它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盛唐时期的长安城。
盛唐政治历史的新拼图: 尤其是董氏家族墓的墓志,补充了唐代部分政治历史细节。
特别是董家与皇室的联姻,为我们理解唐玄宗晚年的社会政治状况,及其决策影响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证据。
极大地丰富了,长安城南神禾原地区的历史遗存。
为研究唐朝及前后时期当地的环境变化、丧葬习俗、日常生活提供了超级宝贵的材料。

填补唐三彩发展序列、提供纪年银杯样本、首次发现黠戛斯人形象、出现珍贵蓝釉三彩... 这些都是艺术史和工艺史上的重要发现。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