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朋友说,她们家孩子突然腹痛难忍, 当下赶紧带着孩子到医院做了检查。

可医生的话,却把朋友吓坏了,医生说孩子这是长期的积食,导致脾胃损伤,需要尽快住院调理。医生经过了解后,得知孩子积食的原因,和平时常喝的一种饮料有关。

孩子很懂事,平时很少要求妈妈给自己买什么东西,唯独奶茶,几乎每天都要喝上一杯,而妈妈为了让孩子开心,也就一直由着她。

但奶茶过于甜腻,并且其中香精、色素、糖分的含量都非常高,长期饮用的话,会加重脾胃的负担,损伤脾胃健康,导致身体无法正常吸收营养,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很大影响。

即便是一些无糖奶茶,也远远超出了小朋友的代谢能力,因此,不建议多喝奶茶。

医生忠告:除奶茶外,2种食物也易损伤脾胃,不可多吃!

1. 调料过多的食物

生活条件变好以后,人们对美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一些加麻、加辣的重口味菜品,也变得更受欢迎。

但是小朋友的脾胃发育并不完善,如果经常食用这些调料过多的食物,容易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从而出现积食等问题,严重者还会损伤脾胃健康。

2. 加工肉

加工肉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香肠、腊肠、熏肉等,都属于是经过加工的肉食,虽然口感好,但却不宜多吃。

因为这类食物都含有一定的添加剂,并且加工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硝酸盐,不利于脾胃健康,容易降低脾胃的运化能力,并且这类的加工肉几乎没有什么营养,并不利于发育期孩子的成长。

在当今愈发内卷的教育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父母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但是孩子如果没有了健康,又怎么会有未来?

01

世界正在狠狠惩罚“差生体质”的孩子

据国家卫健委有关报告指出,我国1/3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青少年体质连续二十多年下滑,重大疾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总体状况十分堪忧。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造成孩子体质下降的罪魁祸首呢?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1、饮食不合理

时代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食物种类不断增加,孩子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不爱吃饭,钟爱零食。

随之带来的问题便是,青少年超重肥胖现象急剧增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高达19.0%,这意味着平均每5个孩子里,就有一个“小胖墩”。

除此之外,还有调查发现:我国有近四成的青少年存在挑食偏食习惯。

很多孩子不爱吃早餐,吃饭也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或是营养过剩的情况,不仅患病风险增加,更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2、睡眠不足、沉迷电子产品

前段时间,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报告显示:我国6-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六成睡眠时间不足八小时。

而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睡前接触电子产品。

科技的不断进步,给孩子带来了更多新颖的娱乐方式,睡前看电视,玩游戏,成为了大多数孩子夜生活的主要内容。

但是一旦孩子沉迷下去,经常熬夜,就会出现睡眠不足的现象。

短期睡眠不足,对身体的危害可能还比较小,能够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恢复;

若是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使得孩子注意力、记忆力变差,还会降低孩子的身体免疫力,危及生命健康。

3、缺乏运动

北大校长王恩哥曾说:

 

“人一生应该结交‘两个朋友’,其中一个是图书馆,而另一个,则是运动场。”

 

但是在很多父母眼里,读书永远是第一位的,运动往往被丢在角落。

然而缺乏运动的后果,却比想象中更严重。

瑞典斯科纳大学附属医院研究人员,曾对223名儿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与爱运动的孩子相比,不爱运动的孩子身上脂肪更多,静息脉率更高,这意味着日后患心脏病的风险更大。

 

同时,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30%的儿童因为缺少运动,导致体型过胖或者过瘦,且体质存在明显下降,进而影响正常的大脑发育,对智力成长产生负面作用。

由此可见,如果孩子缺乏运动,不仅身体素质会变差,而且个人智力及学习能力也会存在很大问题。

培根说过:

 

“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

 

孩子透支健康,就是透支自己的生命,透支自己的人生。

一个弱不禁风的身体,撑不起孩子的未来。

02

健康比分数更可贵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写道:

 

“加强体质是第一位的,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开展的基础。”

 

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他才有机会去做想做的事。

孩子的成长亦是如此,健康是基石,没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谈。

朋友家的孩子小轩,今年13岁,小学时成绩一直很优秀,可以说是同龄人的榜样。

等上了初中,朋友为了让小轩继续保持好成绩,就给他报了各种补习班和特长班。

每天放学后,小轩就要去补习班学习,直到晚上9点半才能回家。

但是回到家中并不能立刻休息,他还要被朋友催着做课外作业,经常到半夜才能睡觉。

明明长期在各种补习班和特长班中连轴转,经常性睡眠不足,加之基本没有时间锻炼身体,不仅体重急剧飙升,而且接二连三地生病,成绩也一落千丈。

每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景,但是如果这一切要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前提,那无疑是害孩子。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孩子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到更远处看风景,到更高处看世界。

北大学霸刘嘉森曾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他刚进入衡水中学时排名在全省1000名开外,但是却一路拼到了全省第2, 靠的就是一个健康的身体。

高中三年,他从不熬夜,每天准时5点半起床,晚上10点半之前入睡,中午1个小时午休,始终保持8个小时的充足睡眠。

除此之外,每天他还坚持跑步半小时,如果没机会跑步,他就选择爬楼梯来锻炼身体。

长此以往,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学习起来也事半功倍,最终逆袭成功,成为北大学霸。

袁隆平说:

 

“要成才,第一要素,也是最基本的要素,是身体要好。”

 

健康,是学习和成长的基础,也是未来和成功的前提。

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能让孩子头脑更清晰,精力更充沛,学习效率也更高,也更容易接近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请告诉孩子,人生就是一场长跑,只有拥有健康,才有资格抵达终点。

03

真正厉害的父母

都重视孩子的健康教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要操心的事太多太多。

但不论孩子的未来如何,是伟大或是平凡,最重要的肯定是健康。

正如书中所说:

 

“父母教育的核心,永远是先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人,然后才是成绩、成才、成功。”

 

有远见的父母,一定把孩子的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

重视健康教育的父母,孩子的未来也一定不会差。

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一个健康的身体呢?这里有4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合理安排膳食,培养正确饮食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

作为父母,坚持平衡膳食的四条原则,做到食物多样化、均衡性、适量和个体化原则。

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杂粮,少吃零食,同时按比例摄入各级食物,注意食物间的均衡搭配;

要求孩子做到饮食规律,一日三餐,按时吃饭,不暴饮暴食,也不狼吞虎咽;

引导孩子形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2、坚持运动,加强体质锻炼。

周岭说:

 

“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

 

只有让孩子运动起来,生命才有活力,学习才有动力。

鼓励孩子多接触,多尝试,选择适合他自己的运动方式;

遵循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孩子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父母以身作则,主动带领孩子参与运动,养成孩子的运动积极性。

3、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爱尔兰有句谚语:“健康始于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身体健康的基石。

保证孩子每天至少8小时睡眠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形成稳定的生物钟;

减少孩子睡前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防止沉迷游戏,影响睡眠时间及质量;

给孩子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光线打扰。

4、关注孩子情绪,保证心理健康。

孩子的情绪一旦出现问题,第一个影响的就是健康。

父母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每天花一点时间和孩子聊聊天;

帮助孩子寻找情绪变化的规律,提供合理的宣泄方式,帮助孩子放松情绪;

不过多苛责孩子,多给孩子鼓励与赞美,培养孩子的自信与乐观。

教育专家唐江澎说: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身心健康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教育的第一使命永远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作为父母,一定不能忽视孩子的健康教育,从小做起,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养成一个强健的体魄。

只有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他们才会拥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