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这天,小米集团的股价像坐了回“过山车”。只不过,是头朝下那种。

港股午后,小米股价一路狂泻,暴跌超8%,从52块直奔47.5,市值瞬间蒸发几百亿。不是产品卖不动了,也不是手机被禁售了,而是又一辆小米SU7烧了。

凌晨三点,成都天府大道,一辆小米SU7高速追尾后撞上绿化带,瞬间起火。路人冲上去砸窗、拉门,火越烧越大,车门却纹丝不动。等消防员用电锯切开车门,人已经没了。

事故原因很快公布:司机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且严重超速。

交警通报一出,不少“铁粉”立马站出来辩护:“这锅不该小米背!”“换成哪辆车,撞这么狠都会起火!”“热搜就是黑小米!”

话是没错。酒驾+超速,本身就是玩命。

可问题是,命没了,车也烧了,门却打不开。这就不是“司机全责”四个字,能轻轻带过的了。

你说“其他车也会烧”,那好,咱们比一比:特斯拉撞了能手动开门吗?问界撞了车门会自动解锁吗?比亚迪的应急逃生设计,有没有写进用户手册?

这些,才是消费者真正关心的“里子”。

可我们的雷总,前一天还在微博上晒风景:“我们测试车队来到盘龙古道,海拔3500米,600多个弯,开起来很刺激!入口写着:今日走过了所有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

好家伙,诗意是有了,可就在他发完这条“人生哲理”的第二天,现实给了小米司机一记响亮的耳光:雷总走的是坦途,你走的却是火葬场。

更讽刺的是,网友一查数据:雷军微博近一个月,净掉粉29万。曾经的“雷布斯”,从“国民偶像”到“争议焦点”,只用了两场大火的距离。

评论区里,有粉丝痛心疾首:“雷总,别整天搞这些表面功夫了,多花点精力把门把手研究清楚。对得起那些信任你的年轻人。”

这话真不冤。

小米造车,从发布第一天起就靠“营销出圈”:雷军亲自站台,发布会像新品手机,SU7一亮相,全网喊“帅炸了”。

可当一辆车从代步工具变成“网红打卡款”,它的安全设计,是不是也该配得上这份热度?

隐藏式门把手、无框车门、大天幕、全自动空调。这些配置很酷,但当一场严重碰撞发生时,真正救命的,从来不是科技感,而是最基本的机械冗余。

你可以说“车门打不开是因为撞击太猛、车身变形”,可问题是:变形是常态,不是例外。

高速碰撞本来就是最极端的使用场景,如果一辆车的安全设计,连“撞了能逃命”都保证不了,那再快的零百加速,也不过是“加速送命”。

更别说,这已经是半年内第二起,引发全民关注的小米汽车致命起火事故。

3月安徽那起,三名女大学生葬身火海,家属控诉沟通无门;如今成都这起,司机酒驾出事,但车门依旧打不开。

两次事故性质不同,但公众的疑问却一样:为什么每次起火,人都出不来?

车企的责任,从来不是替酒驾背锅,而是确保哪怕司机犯了错,车也不能“补一刀”。你可以限速提醒,可以强制接管,可以在碰撞后自动解锁车门、切断高压电、打开双闪、呼叫救援。

这些技术,没那么难,关键是你愿不愿意把“安全”,放在“炫技”前面。

现在,监管已经动了。新国标即将落地,明确要求:断电后,车外必须能用手直接拉开门。这意味着,那些为了“低风阻”“高颜值”而牺牲实用性的全隐藏式门把手,迟早要退出市场。

小米的造车路,确实走过不少弯路。可雷总,人生能不能尽是坦途,不取决于你发了多少条励志微博,而取决于你敢不敢直面每一次燃烧背后的真相。

别再让粉丝用“酒驾背锅”,来帮你挡舆论了。真正的伟大公司,不是从不犯错,而是在每一次事故后,都能吸取教训,而不是让类似的问题一犯再犯。

否则,这样的公司不要也罢,倒闭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