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少林寺,近期再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暴中心。
近日,有网友在网络上爆料,少林寺新主持上任后,推行了一系列新规定。

上任后,他迅速推行了六项制度改革,从核心打破了少林寺现有的运行模式:
他计划在三年内,逐步关闭所有那些过度商业化的表演项目,叫停武僧团的全球巡演(单场收入曾经达到50万美元),切断僧人分红渠道,改用“佛法直播、线上禅修”替代传统功夫秀场。
此外,新方丈推行“农禅并重”作息表。早上4:30起床坐禅,上午他带领僧众下地耕种,实现蔬果自给自足,盈余分享给香客。

下午还要在梅花桩上练功。晚上还要夜读佛经,手机被没收。
重启“少林禅堂夜话”,并邀请高僧大德来讲经说法,与此同时通过网络进行全球直播。
他强调僧人的时间应主要用于“练拳、打坐、诵经”,而非在舞台上表演。

据网上的消息,印乐法师上任之后,取消了好几条与商业化有关的东西。其中有一条,就是烧香免费。原来去少林寺烧香,400元起步。现在烧香,最低的这一档是不要掏钱了。如果你想表达自己的虔诚,那就掏钱吧。到这个程度了,还愿意掏钱的人,那是真虔诚,真相信佛祖会保佑他。
’这一系列举措,仿佛是要把少林寺拽回到“初始模式”。这种强度极高的,生活使得僧人们显得极为疲惫。
这被网友戏称为“佛门996”;新主持也被称作“佛门卷王”。
和尚们:这日子太苦了,不如还俗。

新规刚一出台,就有30多个和尚选择了离职。
一句话,砍掉所有“香火经济”的收入来源,让少林寺回到本来的样子。
这场理想主义的回归,却遭遇现实的强烈反弹。这新规一出来,寺院里就有30多个和尚离职了。
离职人群集中体现三类典型:
一是后勤与商业岗位,如导游、文创店员工、演出对接执事僧等依赖商业活动谋生的群体。
二是年轻僧人与居士,部分怀揣“网红武僧”梦想的年轻人,因无法适应从“直播间喊麦”到“田间插秧”的转型而选择离开。
三是身体条件受限者,核心武僧团每日训练超8小时,一年365天几乎无休。

少林寺离职潮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高位,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印乐法师表示,他最大的动力就是游客能说出“这样才像一个寺庙”的评价,在印乐法师的运营下,少林寺的口碑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释永信时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但谁也没想到,释永信在落网后,突然迎来口碑逆转,还有人公开支持站队,认可他对少林寺文化传播做的贡献!
网红鲁大魔直接指出释永信对少林寺ip所做的贡献,认为网友们不应该过于专注于释永信的黑料。

经济学者宋清辉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释永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拿出了以前的少林寺图片作为对比。
不可否认释永信当主持之后,少林寺情况有所改善,但公然挪用少林寺公款私用又该作何解释呢?

这事到现在还没结论,到底能不能让少林寺找回修行初心?没人敢打包票。改革刚开始,和尚们现在只能边干边看。
季羡林曾经说过一段话:大多数的人来到世上都是凑数的。为了一口吃的,天天奔波操劳,绞尽脑汁各种算计,无非就是让自己的饭碗稍微大一点,其实和飞禽走兽也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硬要说贡献的话,最大的贡献就是传宗接代,让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些凑数的。
只是可惜了虔诚的香客们,你们曾经毕恭毕敬的这些神职人员,竟然都是来凑数的。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