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老公回老家吃饭,刚吃完饭,就听到对面张爷爷家传来吵架的声音,出门一看到吵架对象是张爷爷的女儿和女婿,张奶奶正在义愤填膺地骂着她女婿,而她女婿也不甘示弱地和张奶奶对骂。
我们对于这样的场面早已司空见惯,婆婆和公公都在劝张奶奶的女婿回去,快过年了闹的彼此都不愉快。而张奶奶的女婿铁了心的大闹一场,而张奶奶的女儿也管不住这个老公,任凭他大闹。
张奶奶女婿的做法虽然不对,但是张奶奶对她女儿女婿的管控也真的让人不敢苟同。
张奶奶的女儿按照辈分我们应该喊她一声姑姑,听婆婆说姑姑和姑父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张奶奶就不同意,嫌弃姑父家里穷。最后拗不过姑姑,还是嫁给了姑父。姑姑嫁的不远,张奶奶家在前村,姑父家在后村,骑电动车也就十分钟左右。
刚开始的日子很平静,姑姑在姑父家日子过得还不错,生了一儿一女,姑父在外面打工,姑姑在家照顾孩子,顺便做点手工活,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就在那一年姑姑下避孕环的时候说是碰到了神经,导致瘫痪了。这个消息对于姑姑一家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为了照顾姑姑,姑父不得已回家来照顾姑姑和孩子。
失去了经济来源的他们,只能靠家里的几亩地来维持生活,姑姑看病,孩子上学,家里的生活费都需要钱,就在姑姑拄着拐杖勉强能下床的时候,姑父就出去打工了。
村子里知道姑姑家困难,就申请了贫困补助,每个月姑姑都能领一些补助费,再加上姑父在外面挣点,她们节衣缩食,日子还过得去。
就在姑姑瘫痪的第三年,张爷爷不知道在哪里听说姑父在外面不好好干,看见他在外面找女人。等姑父回家之后,就不让姑父去外地打工了,让姑父在家里找个工作,还把姑父的工资卡要过来,每个月只是给姑父一些生活费,姑父多要一点都会刨根问底地问。
这还不算,还把姑姑申请的贫困补助卡要过来,每年都是张爷爷去领,姑姑和姑父都不知道自己的贫困补助有多少钱。姑父在外地打工的时候,把家里的六亩地给张爷爷种,姑父回来了,也不说把地还给姑父。每次姑父好言好语想把地要过来种,张爷爷和张奶奶对姑父都冷嘲热讽。这一切让姑父对张爷爷和张奶奶越来越不满。
张爷爷拿着姑父的工资卡,姑姑的贫困补助,种着姑夫家的地,还当着外人的面说姑父没本事。起初姑父都是忍着,可是再好的脾气也会被逼的忍无可忍。
张爷爷和张奶奶是做卖菜生意的,有一天给姑姑的打电话,让她去张爷爷家里拿菜,姑姑就让她女儿去拿,女儿用电动车带回来时,刚好姑父看见了。就看看拿的什么菜,倒出来一看,坏掉的土豆,发蔫的茄子,干瘪的辣椒,拿来的就没有几个是好的,一看就是卖不出去的。
姑父把这些菜都装进口袋里又给张爷爷送过去了,张奶奶看见了不仅没有不好意思,还说有这些菜吃就不错了,有本事自己挣钱去。姑父说你把我的工资卡,我们家的地给我,张奶奶哑口无言。
姑父在张奶奶这里受了气,回家自燃不会给姑姑好脸色看,姑姑也不敢去找张爷爷要,平时回来在这里吃顿饭都要看张奶奶的脸色,要是要这些话东西的话张爷爷张奶奶又开始长篇大论地骂姑姑了,姑姑两边受着气,可她也无可奈何。
日积月累,姑父也不好好工作了,动不动就请假。姑父心里想我既然拿不到工资,我何必要卖力工作。从那以后姑父的工资越来越少,最后干脆不去上班了,姑姑管不了姑父,张爷爷只会当着姑姑的面骂姑父,两个人不能见面,见面不是骂就是吵。所以姑父在这几年来都没有来过张爷爷家,一来必定就会吵一架。
每次吵架我婆婆和公公就劝张爷爷把姑父的工资卡,姑姑的贫困补助还有地还给他们,让他们过他们自己的。可是张奶奶坚决不同意,她怕姑父在外面找人把姑姑抛弃,姑姑这样的再找就难了。这样把姑父的钱掌握在手里,没有钱也不会再出去找其他女人。
张奶奶他们有这种担心顾虑情有可原,但是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手段实在让人无法认同
。让姑姑拿着姑父的工资卡,把贫困补助也给姑姑,把地还给他们,姑姑又不傻,也不会把钱给姑父让他在外面胡作非为的。让姑姑拿着总好过让他们拿着。
说姑姑的日子不好过,可是他们拿着姑父的工资也不见得姑姑的日子好过到哪里去。这种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的日子谁都不好过。
任凭哪个男人的工资卡都不会心甘情愿地让丈母娘拿着。张奶奶不仅拿着,还对女婿指手画脚,掌控女婿的一切。口口声声说为了姑姑好,但是从来没有问过姑姑过得好不好?
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打着为儿女好的旗号,插手儿女的婚姻,虽然不像张奶奶那么夸张,但也会使儿女的另一半很反感。有的忍无可忍会通过争吵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但双方都不会反思吵架的原因,还是固执己见,周而复始。严重的直接导致夫妻感情不和,婚姻破裂。
在《爱情保卫战》中,涂磊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很钦佩一种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时候,能够给予他们强烈的亲密,当孩子成人之后,他们又会学会得体地退出,照顾和分离是父母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深厚的缘分,父爱母爱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修行。
不知道张爷爷什么时候能想通,姑姑和姑父什么时候能摆脱这令人窒息的控制,而这一切谁又会知道呢?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