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知心姐姐卢勤在为《觉知的父母》作推荐序里写道:
“张益铭老师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他十分爱阅读, 他从中外名家的著作中寻找着答案。”
“他真心爱孩子,他帮助三万多名青少年活着成了他们喜欢的样子,从榜样少年成长的实践中他寻找着答案。”
“他真诚对父母,他思想深邃,语言犀利,毫不留情地帮助父母分析自身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他从无数父母教子的困惑中寻找着答案。”
上海行动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践也说:“十余年间,张老师培养了数万名优秀青少年,其独特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领域的影响十分深远。“
从这些老友的话中不难看出张益铭老师是一个勤恳而踏实的实干家,一个温情而又严谨的教育家,一个创新而进取的开拓者……,那么今天跟随记者第三方的视角,一起走进张益铭老师,走进他的教育世界。
一、事不避难,知难而进
马克思曾说:“不管遇到什么障碍,我都要朝着我的目标前进。“
张益铭老师大抵就是这样的人,一直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教育目标前进。
这些年来,张益铭老师始终以培养未来中国人才为己任。他曾说过:“培养社会人才实际是培养孩子独立性、能动性和自我规划”,所以胜者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托起中国少年的世界地位,让中国少年成为影响世界的人。“
他致力于做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推动者,于2003年创立胜者教育品牌,并开办了“胜者少年班”, 成立胜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用线下交互式的场景教学帮助孩子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是“胜者少年163模型”的奠基人。
在张益铭老师的主导下,胜者教育事业机构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2011在钓鱼台国宾馆共同成立了胜者爱心基金。2017年12月28日,成立上海胜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深耕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
张益铭老师表示,“成就孩子梦想,培养具有世界格局的中国栋梁之才,是胜者教育的终极目标”。2018年8月,胜者教育在昆山举办“少年力量·胜领未来”青少年教育高峰论坛,诸多教育名流汇集的地方,他掷地有声地阐述着胜者的教育目标。
2018年9月,打磨“六商”核心课程体系,组建「胜者汇」、父母成长学堂、特训营;2019年,投资完成8000多平米的办公大楼和拓展基地等教学场景修建、改善教育硬件设施、优化教学环境;2020年,关注线上互联网教育发展,“胜者父母大学”平台上线,胜者教育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OMO方向转型;2021年,开办“胜者少年班”,研创“胜者少年163模型”……
如今已是2022年,二十年筚路蓝缕,二十年栉风沐雨,张益铭老师事不避难,知难而进,在教育界也已成就斐然,名声显赫。
可以说,从2003到2022年,无论出现怎样的困难,胜者教育都在张益铭老师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教育难题,陪伴了无数家庭与孩子的成长,打造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卓然的胜者少年。
二、躬身而教,专注有温度的教育
“做教育都要躬身入局,审视的姿态不适合教育本身。”这句话是胜者教育创始人张益铭老师说的。
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转换自身的身份,从旁观者变成置身其中的人,躬身入局,合以共进。“
对待教育,对待孩子,张益铭老师一直亲力亲为,躬身而教,给予孩子最大的爱与自由。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讥讽的小学生。“
叶圣陶也曾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张益铭老师曾经很不解:孩子学而不得、学而少得究竟是谁的问题?对比过教师与教练的教育效果后,他找到了答案:教练更关注孩子的感受,而教师更关注事情的结果。
很多父母和老师喜欢用命令的方式,教导孩子听话、懂事,却从未倾听孩子的感受。很多父母习惯高高在上,不断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教导,却不给予孩子有效的引导。这就导致了两者信号不同频,学而不得、学而少得的情况自然随之出现。
这些年张益铭老师作为无数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他善于接纳孩子,并不一味回避孩子的缺点,像教练一般给予孩子陪伴、鼓励和接纳,在教导孩子时保持平等地位,甚至以更低的姿态虚心请教,激发孩子的成就感与主动性,专注做有温度的教育,也桃李满门,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胜者少年。
结语:
现在及未来,张益铭老师都坚持“以终为始”地真正解决孩子培养的问题,让每个孩子成为世界的榜样。运用“胜者少年163模型”,一站式、全方位、系统的解决孩子培养的问题,让父母不再为教育孩子而焦虑。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