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离开浪浪山,我在想跟着大王是挺好,可是这一辈子呆在浪浪山也是无趣,是不是该出去闯闯?”

这是浪浪山深处,一只小猪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2023年,《中国奇谭》刷屏网络,最终播放量3亿,豆瓣评分8.7。其中,最受好评的一集就是《小妖怪的夏天》。

在22分钟的短片里,我们第一次认识到了小猪妖和它的朋友们——它们做着“超级英雄”的梦,却怀才不遇;即便如此,它们也不曾消沉,依然愿意为梦想奋力一搏,哪怕最终仍要回归平凡。

这部短片就像是一面镜子,每个人似乎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今年夏天,同样的主角,新的故事开启了——电影版《浪浪山小妖怪》上映。

剧情依旧是以《西游记》为底色,而他们也终于决定走出浪浪山了!一场荒诞“取经”冒险的背后,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成长故事。

1

不完美的“盗版取经F4”

做自己,就挺好

传统故事里的唐僧师徒四人,来历都不简单。

唐僧是如来弟子金蝉子转世,是观音指定的“取经人”;

由仙石孕育的孙悟空,是敢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

猪八戒、沙和尚也是天兵天将转世;

甚至就连唐僧的坐骑白龙马,都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

而电影版《浪浪山小妖怪》中的“取经”团队——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和猩猩怪,大概是史上最不靠谱的取经团队,听上去就不怎么厉害。

他们没有神通广大的师父,没有法力高强的徒弟,甚至连“取经”的目标都是道听途说的误会。

“盗版取经F4”的背后不仅无人托举,它们的人设更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定义——小猪妖的莽撞冲动,蛤蟆精市侩现实,黄鼠狼精话痨聒噪,猩猩怪社恐怯懦。

小猪妖是“盗版取经F4”团队的唯一主心骨。这次,它打破了好吃懒做的刻板印象,化身“内卷狂魔”。

在一次外包任务中,发现用刷子刷铜锅太慢,就用上自己后背的鬃毛,把自己都刷得秃噜了皮。

 

 

自己的努力没得到肯定,反而惹来了杀身之祸。但它没有灰心丧气,却灵机一动:“如果假扮唐僧师徒去取经,不更是一步到位直接成仙?”

 

 

于是它立即招兵买马,出发取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说干就干的果决在小猪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小猪妖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因为刷锅,丢了“铁饭碗”的蛤蟆精。

起初,蛤蟆精觉得小猪妖的“取经大计”非常离谱,犹豫不决,一句“癞蛤蟆想吃唐僧肉”不仅让他下定决心去取经,同时也塑造了它积极乐观的人设。

另外,最沉默寡言的沙僧,找了一只话痨黄鼠狼精来扮演;本领最强,最顽劣的孙悟空,却找了一只内向的猩猩。

 

 

这四只“不完美”的小妖怪,却让我们看到了每个孩子最真实的模样:有的急脾气,有的爱犹豫,有的不爱说话,有的话太多。

他们没有傲人的天赋异禀,每次考试也拿不到最亮眼的分数,甚至生活里还有一堆“小毛病”,还总是一不小心做错事情。

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们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自己,看似“不靠谱”,但却蕴藏着最本真、最蓬勃的生命力。“莽撞”有“莽撞”的闯劲,“现实”有“现实”的稳当,“话痨”也有自己的细心,“社恐”也有克服自己的勇气。

 

 

不完美的孩子,自有他的光芒。星星不用和太阳比亮,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光。

做自己,就挺好。

至此,“盗版取经F4”集结完毕,准备上路。

2

是取经路,更是成长路

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四只小妖,没有装备,不知灵山在何处,更不知前路的困难险阻,就信心满满地踏上了取经路。

一路上,他们都打着唐僧师徒的名号“化缘”“除怪”,想要代替他们拿到经书,“长生不老”。

他们一同经历了不被认可,挨饿受屈等困难。困难之下,他们没有退缩,反而变得更团结、更有凝聚力了。

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老和尚虽识破了四只小妖怪的假身份,却仍然愿意给他们饭吃,临走还送给蛤蟆精一件袈裟,这件事激励了它们。

后来,它们抵达北张村,村民提出消灭老鼠精时,它们心里虽然忐忑,还是原意伸以援手。

四小只使出浑身解数,才消灭了老鼠精,纵然被老鼠精打得浑身是伤,他们也觉得值了。

 

 

学会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经历这两件事之后,“盗版取经F4”的内心早已悄悄发生了变化,至此,“取到真经,长生不老”已经不是它们取经路上成功的唯一标准。它们有了更高的人生追求,只是自己尚未察觉。

在迎战黄眉怪的时候,救下孩子们成为了“头等大事”——小猪妖披上了“盖世英雄”的披风,使出了一辈子只能用一次的大招;猩猩怪也终于完整的说出了那句“我不是妖怪,我是齐天大圣。”,迎战强敌;胆小怕事的蛤蟆精和黄鼠狼精,更是半路折返,决心一起抵抗劲敌。

 

 

直视自我,完成蜕变,不畏强权,坚定地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成为更勇敢的自己,这本身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功。

这条路不仅是取经路,更是它们的成长路。

而每个孩子的成长路,又何尝不是一场独属于自己的“取经之路”呢?

这条路上,同样布满着“九九八十一难”:可能是学业上久攻不克的瓶颈,是人际交往中难以避免的摩擦,是梦想遭遇冷水时的自我怀疑......

 

 

这些困难,看似是阻碍,其实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孩子们需要的不是现成的“通关秘籍”,而是被理解、被信任和被陪伴的力量。

最终是否“取到真经”其实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因为这趟跋涉本身,就是最珍贵的“真经”,每个困难都是最宝贵的一课。

孩子们无需成为神话里的超级英雄,但是他们必须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迎战属于他们的“黄眉怪”,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战斗”、去成长,哪怕跌跌撞撞,学会保持那份不灭的勇气和向善的坚持,便已经足矣。

在成长路上,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故事的结局其实并不意外,四只小妖怪最终并没有取经成功。但这段啼笑皆非的取经经历真的没用吗?

其实不然。就像爬山,即使没有登顶,但也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欣赏到了不同的风景。

成长没有“捷径”,却有风景,真正的成长藏在过程里。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3

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Nobody

电影到尾声,你可能都没有记住任何一个角色的名字,四只小妖怪甚至还没来得及交换姓名,就被打回了原型。

它们没有成为万众瞩目的“盖世英雄”,依旧变回了那只普通的小野猪、癞蛤蟆、猩猩和黄鼠狼。

这恰好和电影英文片名Nobody遥相呼应。Nobody可以译为“小人物;无足轻重的人”,而在这部电影里,它们是“无名之辈”。

随着时间流逝,他们的取经故事或许根本不会有人记得,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从未存在过。

《浪浪山小妖怪》的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在接受CCTV6的采访时表示:“其实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不是孙悟空,不是唐僧,甚至不是沙僧,我们就是小妖怪,没有名字的,将来也不会留下名字的小妖怪,但是我们都具体生活过,痛苦过,幸福过,奋斗过,也有自己的梦想,也负担着家里的嘱托和希望。”

在教育的宏大叙事中,天才儿童的故事总是被人津津乐道,却很少有人讲述普通孩子的光芒。殊不知,普通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大多数。没有名字的小妖怪,可能是你,是我,也是他。

但普通不等于平庸,虽然没有通天的本领、耀眼的光环,但普通的孩子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自己地轨道上成长着、奔跑着,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功?

孩子的成长充满了独特性,没有任何一条成长路径可以1:1复制粘贴。我们总渴望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却忘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体。

导演於水在采访中说:“小妖怪们擦了三年的锅,未必能成佛,但他们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孩子的成长不可逆,育娃更不能功利主义至上。与其一味的追求“牛娃修炼秘籍”,不如告诉孩子,要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

我们不知道孩子未来的终点在哪儿,但是我们可以教会他们:无论身处何种情形,都要活得真诚、热烈。

走好自己普通的“取经路”,比梦想成为“超级英雄”更需要勇气。

《浪浪山小妖怪》的小猪妖团队,打破了我们对“妖怪”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了成长最真实的样子:不完美,却勇敢;不厉害,却团结;不伟大,却认真。

每个孩子或许都是一只小妖怪,带着一身的小毛病,跌跌撞撞地长大。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告诉他们:不用急着成为完美的英雄,做个勇敢的、平凡的普通人就很好。

能带着不完美,认真走下去,这本身,就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