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海上港确定了新的中性名称“上海海港”,各地球迷就都不淡定了,甚至连上港球迷都站出来表示反对,但也有好事者表示:“觉得人家上港用海港是钻了空子,其他队也去钻啊!自己不尝试怪不得别人。”如今,第二位尝试者终于出现了,而且又是一位“大咖”——北京国安。
据北京记者透露,由于国安股权转让遇阻,俱乐部也做了两手准备,计划上报三个中性名称,分别是“北京队”、“北京城”和“北京国泰民安”。此消息一出,各地球迷又是一片沸腾,不过,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这个“国泰民安”有没有违规,而是通过了“上海海港”的我们足协会不会通过这个中性名。
中赫集团和中信集团之间股权转让不顺利早已是路人皆知,目前看来,尽管各方一直在努力,但双方依旧无法在债务承担这个关键问题上相互妥协,在支付方式、支付期限等细节上也存在着不小的分歧。尽管此前国安已经提交了延期申请,足协方面也基本同意将截止时间延长到3月,但“通过收购中信股权来保住国安”这条路已经基本行不通,国安俱乐部也只能做两手准备,提交备用的中性名称。此前曝光的备选名称包括了最普通的“北京队”和“北京城”。不过,由于中超大部分球队都采取了类似的命名方式,无论是国安俱乐部还是球迷都对这两个名字不太感冒。
至于今天突然爆出的“国泰民安”,尽管听起来有些戏谑的成分,甚至被人解读为借机向足协表达不满,却得到了不少球迷的支持。除了能够简称为国安,满足了球迷最重要的需求之外,“国泰民安”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祝福语,既具有一定的文化含义,也符合首都球队的身份。当然,最重要的是,既然“上海海港”能够通过足协审查,理论上“国泰民安”也应该通过,甭管我们足协批准还是不批准,球迷都有热闹可看。
如今,皮球显然踢到了足协脚下,该如何处理又够有关人士头疼一阵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人指出,就算足协最终通过了“国泰民安”这个名字,国安能不能用还得征得驰名商标“国泰”的同意,否则,同样无法通过工商部门的审核。面对国安的“大胆尝试”,有球迷戏称,“这下建业、恒大、富力都大意了,不应该这么早改名,‘河南建功立业’、‘广州恒久强大’、‘广州国富力强’它不香吗?”
但问题是,其他球队有国安这么强烈的“保名”意愿吗?自从中性名政策公布以来,国安就是“反抗意识”最强烈的,甚至没有之一,毕竟,唯一能够和国安并列的申花,并不需要改名。这也才有了坚持用原名申报,以及股权转让的举措。
不仅仅是北京球迷,就连中赫和中信两大股东也都有着同样的诉求。据报道,一位中信集团的原领导曾私下表示,能够保留“国安”也就意味着中信的价值将永远被刻在绿茵场上。作为在国安投入了20多年的老企业,自然也会有感情投入在里面。据悉,如果“国泰民安”这个名字无法通过,国安方面还准备了“C方案”,那就是先暂时使用“北京队”或是“北京城”一两个赛季,等待中信集团的股权问题理顺了,无论是中赫集团还是第三方完成了收购,再申请变回“北京国安”。
其他球队的保名意愿可就没有这么强烈了。比如26年没有改过名字的河南建业,尽管胡葆森私下里也发表过“自己的孩子不能跟自己姓”的感慨,但实际上,建业方面一直把这次改名视作“融资的契机”,无论是引起轩然大波的洛阳龙门,还是现如今的河南嵩山龙门,其背后都是股权结构的改变,通过另类的城市冠名吸引郑州和洛阳方面的资金,从而缓解俱乐部的经营压力才是“刚需”。
再比如那些改名叫“XX队”的俱乐部,其背后也都有抢占同城或是同省正统的意味。就算允许他们使用“建功立业”、“恒久强大”这样的名字,恐怕自己也不会选择。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