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生在中华大地上,高考绝对是每个华夏儿女最重要的选择。他是命运重要的转折点,在百万家庭的期望,是第一次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数年寒窗苦读,人生第一次的抉择就在这短短两天之中。
高考对于每个学生,甚至每个家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异常的重要,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
说到高考不得不说的就是高考状元,尽管高考状元是个别家庭的喜事,可却是全社会都喜欢讨论的话题。
正是因为关注,却有一个状元名字,我们都能谈及,他就是04年山东理科高考状元王瑞鹏。
以惊人的749分,差一分的成绩来回报自己,回报家庭,也是迄今高考最高分数。
那他是如何学习的呢?他有什么天生的优势呢?他现在毕业以后去到哪里了呢?

一、平凡的教育家庭
王瑞鹏出生于1987年山东省烟台市,父母都是当地有名的中学老师,更准确说王瑞鹏一开始就出生在教育家庭,或许这样的出生条件让这个普通教育家庭的孩子有了先天的优势。
身为教育工作者的父母,从孩子的出生就很清楚的知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老师,他们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按时上班,按时吃饭,该怎么做事情,用最平常的事件,来给王瑞鹏做出最开始的榜样。

在王瑞鹏的眼里,父母一起努力,为这个家庭担负着各自的责任。闲暇之余,就是给到王瑞鹏更多的陪伴,儿时的眼里父母的陪伴很是重要,童年里父母的呵护更是成长的必须。
和其他父母不同的是,王瑞鹏小时候并没有参加各种的培训班,在其父母的教育方式里,这个年龄段的如果学习效果不好,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更严重会让孩子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按部就班的求学历程
很快王瑞鹏到了上学的年龄,虽然他身为教育子弟,生于教育家庭,但并不是他从小就书读百遍,什么唐诗或者儿歌张口就来,反而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才开始慢慢接触。
作为教师的父母,对时间的要求非常严谨,要求王瑞鹏开始学习诗歌,从简单到复杂,每天都要坚持,你可以不熟练但是必须要坚持,日积月累之下,使得王瑞鹏有了深厚的诗词功底。
毕竟是小朋友,王瑞鹏还是对一些玩具和模型很感兴趣,父母非但没有干涉,反而大力支持,有时候父亲还亲自带孩子做一些手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懂事的王瑞鹏除了学习时间之外,还帮助父母做家务,适当的锻炼动手能力,让王瑞鹏变得自立自强。

进入初中之后,良好的习惯让这个普通的学生开始在学习上发力,从普通成绩到名列前茅。初中的数学课程难度增加很多,但是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更加的通俗易懂,同学们也都愿意跟他一起学习,作业量的增多,让很多同学都望尘莫及,但是王瑞鹏只要经过预习后,就能把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解答出来,这些肯定跟父母从小养成的动手能力有关,养成良好的学习功底,能够按时完成必然是父母给养成的良好的时间观念。

任何的努力和付出,都会有收获,就在2001年,王瑞鹏以稳定且优异的成绩考入烟台第二中学。烟台二中以“诚勤爱”为校训,传承久远,底蕴深厚,校风优良,人才辈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是山东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山东省首批教学示范性高中。能考上这样的学习,肯定都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明显的感觉到学校的学习氛围要比初中时好很多,同学们都很自觉,都很主动,并且高手如云,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清华北大的目标,而王瑞鹏却没有,因为他认准了要首先要在目前的学习环境中,做出像样的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积极参加的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与此同时获得全国生物奥赛二等奖和全国化学奥赛三等奖。

王瑞鹏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只会学习,在课余时间,他培养了很多的兴趣爱好,例如他喜欢打篮球还有打羽毛球,虽然他在同学的眼中性格比较内向,但是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辩论赛和校外的集体互动,借此提升自己的团队和交友能力。
三、高考的一战成名
2004年,这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该是结果的时候了,王瑞鹏迎来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高考。
可就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高考的前一天,王瑞鹏却因身体原因发起了低烧,突如起来的情况,让老师们紧张的够呛,更让这个家庭操碎了心。事实证明,老师们多虑了。2004年6月7日,王瑞鹏满怀自信的进入了考场。
漫长的高考阅卷时间,终于在经过不到20天的时间,高考成绩出来了。
729分,加上奥数第一名的加分20分,总分749分,差一分满分的高考成绩,也在一时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理综成绩满分300分,数学成绩149分,语文考试138分,英语142分,高中参加全国奥数的加分20分,总分达到了惊人的749分,也是无人能及的成为山东省的高考状元,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考证的高分数考生!

或许有朋友会说另外两名同学的成绩,一个是748分,这个成绩至今没有确切的事实去考证。另外一名同学的分数,由于当时的考试制度,分数按照概率分布的形式,所以跟王瑞鹏的不在一个制度下的考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也是足够的优秀,足够的骄傲!
四、拒绝名利毅然决定
749分的成绩,王瑞鹏已然成为各大名校的天之骄子,纷纷伸出橄榄枝,最终王瑞鹏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大学—清华大学,进修化学应用专业。

在大学期间,王瑞鹏并没有放松自己,他依旧利用各种机遇来提升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参加各种团队,接踵而来的就是各种的荣誉证书和奖励,奖学金更是没有停过。
大学毕业后,王瑞鹏并没有很快投入工作,而是决定出国深造。王瑞鹏也是在求学的道路上一路拼搏一路向前,跟父母商量后,王瑞鹏决定赴美留学,到杜克大学继续深造。在顺利获取杜克大学高分子领域的硕士学位后,王瑞鹏又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到斯坦福大学进一步学习化学领域的前言知识,博士毕业后,他已经在高分子领域崭露头角。
如此高精尖端人才,还没有毕业的王瑞鹏就收到美国各大公司的高新邀请,待遇的丰厚,以及入籍美国的全部福利待遇。

在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上,王瑞鹏没有过多的犹豫,同学调侃他说到,你吃不惯美国菜,只长了一个中国胃,一阵玩笑话中,王瑞鹏默默回应到。我只长了一颗中国心。
毅然决然的回到了祖国,王瑞鹏受邀加入中科院,成为了一名从事高分子化学领域研究的研究员,用自己的知识,为培养他的祖国贡献力量。

时至今日,王瑞鹏依旧在化学高分子领域从事自己喜爱的科研工作,并且通过自己的精心科研取得了该领域的众多突破。
王瑞鹏“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毕竟在众多清华北大的优秀人才都留到了国外效力,当初王瑞鹏的留学也同样引起一片哗然,但如今,他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质疑,证明了自己。泱泱中华儿女,有王瑞鹏这样的人才真的是难能可贵,我们也会永远铭记这位传奇的赤子之心。


还没有内容